中國跨境電商崛起,日本需另闢蹊徑

2023/11/30


      在全球跨境電商市場上,作為銷售商品的運營商增加實力的是Temu及SHEIN等中國企業。這些電商自己低價製造服裝及日用品,通過自己的網站向全世界銷售。在美國的電商平臺上,製造企業也競爭激烈。想通過電商實現增長的日本企業需要另闢蹊徑,走一條不同於規模和低價的獨特道路。

   

      國際郵政合作協會(International Post Corporation)面向世界39個國家的消費者調查了「最近用過的跨境電商服務」,結果美國亞馬遜、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及eBay這些中美電商平臺佔6成以上。

   

 

      在跨境電商市場上表現突出的是中國平臺的舉動。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中國電商平臺SHEIN主要經營服裝,Temu主要經營廣泛的日用品。憑藉將在中國製造的自家低價商品銷往國外的業務,迅速提高了存在感。Temu開通服務是在2022年9月,從業務開始僅1年時間就進入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幾十個國家,實現了迅速增長。

 

      據美國調查公司data.ai統計,在世界最大的美國市場上,Temu和SHEIN的用戶10月共計達到1億1000萬人,是1年前的4倍,接近最大電商平臺亞馬遜的9成。

 

      由於從中國發貨,缺點是到貨時間長,但在近年的嚴重通貨膨脹下,受到了生活防衛意識增強的家庭及購買力低的年輕人歡迎。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可以不通過國外廠商和品牌,而直接與全球的消費者建立聯繫。

  

      擁有近10億客戶的亞馬遜在各國設立巨大的物流設施,建立儘快送達商品的體制,並不斷開放門戶,外部商戶也可以使用物流網。1995年創立的eBay以二手商品及拍賣式外部商戶為主。兩家企業的部分商品都支援從國外下單。今後,對於想擴大電商業務的日本企業而言,在這些平臺上競爭對手將越來越多。

  

 

      日本沒有企業在國外廣泛開展電商業務。日本國內企業挑戰跨境電商時,一般是加入亞馬遜的「商場型」,或在自家的電商網站上參與。

 

      從一開始就有很多客戶的商場型容易得到結算和物流網的支援及聚集一定的顧客,但要遵守亞馬遜的平臺規則,容易捲入與當地企業的價格競爭。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哪怕價格高一點也需要獨特的商品。

 


    

      日本有一家製造並銷售窗簾的廠商KURENAI(大阪府高槻市),2021年在美國亞馬遜上開了店。由於銷售業績良好,為了擴大銷售,今年在企業內部成立專屬團隊。在美國以低價為賣點的競爭對手很多,但KURENAI 以「從室外看不到室內,而從室內可以看到外面」的高功能商品受到歡迎。而且日元貶值有長期化傾向,更容易獲得利潤。

 

      由於近年支援電商的服務不斷充實,也有日本中小企業通過自家電商平臺挑戰跨境業務。日本運營裝飾用品電商網站的Hinata Life(千葉市)2022年啟動了跨境電商,利用了可以從國外購買和配送的ZigZag(東京澀谷)的服務,結果一天可以從台灣等接到幾個訂單。

 

在自家電商網站上已開始跨境交易的日本「Hinata Life」(前面)和進入美國亞馬遜的日本CURTAIN KURENAI

 

      Hinata Life利用SNS的網紅進行行銷,在日本國內不斷增長。為了避免價格競爭,堅持在自家電商平臺上下功夫。現在是通過從日本國內發貨來應對少量的訂單,但還考慮在國外建立庫存,利用當地網紅等全面推廣。

 

      Hinata Life首席執行官(CEO)江戶英雅説:「商品本身大部分是國外生産的,在國外銷售也是自然的趨勢。如果只局限於日本國內,將很難實現增長」。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22年11月實施的調查顯示,很多日本企業指出跨境電商面臨的課題是物流及提高自家品牌認知度。不過,正在利用跨境電商或正考慮利用的日本中小企業佔55%,比大企業高出大約10個百分點,如果適合的配套支援服務增加,可以推動很多日本企業增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