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暴跌影響進入大宗商品市場

2015/07/08


  在大宗商品市場,對中國經濟減速的警惕感正在加強。代表性的國際商品指數——湯森路透/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數(TR/CC - CRB Index)創出了3個月以來新低。由於中國股市暴跌,原油、金屬等需求有可能低迷的擔憂在上升。中國在工業原材料領域面臨産能過剩,需求的下降有可能擴大供需缺口。

 
  在海外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對中國經濟敏感的品種均出現了下跌。以中國佔世界需求約40%的銅為例,倫敦市場7日跌破了每噸5300美元大關,創出了6年以來的新低。

       中國住宅和汽車領域的銅需求將萎靡不振。英國調查公司Wood Mackenzie6月將2015年世界銅消費增長率進行了下調。住宅等使用的鋁的價格在倫敦市場上降至每噸1640美元前後,是6年以來的低水準。

       中國的原油需求佔全球的10%。用於石油化學原料和汽油的原油進入7月下跌了10%以上,每桶價格在51美元左右推移。中國的原油進口在5月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10%。

       鋼鐵原料的鐵礦石價格也出現下跌。澳大利亞産礦石現貨價格比1個月前下跌約20%,每噸價格51美元檔,是2個半月以來的低值。作為鋼板母材的熱軋捲的出口價格也比2014年平均價下跌了15%。

  在市場上被指出的因素除了希臘問題之外,還包括「上海股市暴跌正在壓制行情」(江守資本管理公司代表董事江守哲)。

       近期一直下跌的中國股市,有因個人投資者通過「兩融」讓交易額膨脹的反效果的原因。但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提前反應了中國因公共投資放緩、住宅市場低迷而使經濟減速。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浜利廣表示:「經濟減速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在中國,原料的供需差似乎在擴大。中國的粗鋼生産在2014年達到了8.2億噸,超過了需求8000萬噸。由於中國內需減少,低價格出口的傾向也在增強。也有可能影響到澳大利亞、巴西等資源國家的經濟。

  在全球股票市場,對中國經濟敏感的海運類股均出現了下跌。世界最大海運企業丹麥馬士基集團(A.P. Moller-Maersk)的股價自3月底以來下跌了近30%。而在東京股市,日本郵船和商船三井的股價也持續低迷。野村證券的廣兼賢治説:「中國鐵礦石沒有增加,而且船舶供給出現過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