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行情持續震盪。由於股票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出現增加,有聲音擔憂供需將出現惡化,此外6月重新開盤的中國最大的鐵路車輛企業中國中車的股價大幅下跌也導致投資者心裏趨冷。
在空前的炒股熱的背景下,中國本土市場的IPO迅速增加。據金融資訊公司湯森路透統計,從2015年初到6月16日中國大陸的IPO融資額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了28%,增至185億美元。超過美國躍居全球首位。上市企業數量翻了一番,達到183家。
6月10日,中國第二大核電企業中國核能電力上市,融資額達到約132億元。今後大型證券企業國泰君安證券等也將迎來上市。
在中國,想購買IPO股票的投資者必須在股票上市前交納申購定金。如果未被抽上則退還定金,不過在此期間這些資金將不能用於其他投資,成為「凍結資金」。在6月15日至19日的一週內,預計IPO申購定金的金額將達到7億元。市場上對短期內將出現買方不足的情況抱有警惕感。
另一個打擊則來自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併成立的中國中車。雖然是政府推進的「走出去戰略」的代表性股票,但是在新公司復牌的第2天股價便迅速下跌。截至6月16日股票跌幅超過30%。
有聲音擔憂中國中車將會步中國石油天然氣的後塵。中石油的股價在上市後一次也沒有超過8年前上市時的高價。加上股民因購買中國中車股票虧損而自殺的報道,中國中車被諷刺為「靈車」。由於是股票總市值排在前列的股票,所以對中國股市行情的影響較大。
不過,考慮到上海股市此前創下7年零5個月來的高點,不少觀點認為即使6月15日至19日的一週內股價出現下跌也處在健全性的調整範圍內。日本東洋證券上海代表處預測稱,「由於國企改革取得進展,對上海股市的關注度將持續走高」。就在6月11日,上海當局正式公佈了浦東新區的國有企業改革方案。
藍澤證券投資調查中心的柳林表示,在IPO增加的背景下,政府希望抑制股價的上漲幅度。反過來如果股價急劇下跌,估計政府會採取提振股市的行動。
就目前的股市行情來看,似乎正在按照政府預想的方向發展。
日經QUICK新聞 香港 竹內冬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