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去鋼鐵産能動真格後

2017/09/27


      全球鋼鐵供應過剩造成的「鋼鐵寒冬」出現回暖的跡象。粗鋼産量佔全球總産量一半的中國在最近2年裏將累計淘汰1億噸規模的設備。這一規模相當於日本1年的産量。中國鋼鐵的出口量也減少了30%。廉價的中國鋼材不見了蹤影,國際行情趨好。不過,中國仍然擁有2億噸的剩餘設備。中國領導層是否會在中國鋼鐵産業的改革方面動真格呢?

 

 

      9月22日,記者到訪上海市郊外的一家大型鋼鐵廠時發現大門緊閉。廠區內只有2名保安和十幾隻野狗。這座1930年代投産的工廠曾經是示範鋼鐵廠,毛澤東等歷代領導人都來視察過。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寶鋼集團(現為寶武鋼鐵集團)2016年通知員工關閉工廠。將近80年的歷史落下帷幕。

 

      「這次是在動真格了」

 

      「不符合規範條件要求」,中國工信部今年4月公佈了近70家從鋼鐵行業規範企業名單中撤銷或需整改的鋼鐵企業名單。這些企業將被關停等,中國打算進一步去除過剩設備。

 

      國際社會認為鋼鐵業遭遇「鋼鐵寒冬」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低價鋼材的出口。這一國際社會的嚴厲視線也迫使中國不得不採取行動。中國也意識到了整合大型國有製鐵企業及淘汰設備的必要性,但遭到了想避免對就業和經濟造成打擊的地方政府及企業的阻礙。日資製鐵企業高管稱,有一件事讓其預感到「這次是在動真格了」。

 

      那就是中紀委的行動。中紀委2015年8月以違紀為由控制了大型國有製鐵企業武漢鋼鐵集團的董事長。而繼任者是競爭對手寶鋼集團的一把手,2016年以寶鋼吞併武鋼的形式對兩家公司進行了整合。中國領導層通過反腐敗運動對國有企業進行整合。針對這種強硬的手法,反對勢力也只能默不作聲。

 

      改革的核心是去除過剩設備。政府2016年公佈了2020年之前削減1億~1.5億噸過剩設備的目標,相當於約10%的産能。2016年削減了6500萬噸,2017年也將削減約4200萬噸。2年合計將廢棄1億噸以上,去産能計劃看到了達成的希望。

 

      另外,中國方面還清理了年産量約為5千萬噸的違法鋼材(地條鋼)的生産。地條鋼是單純熔化鋼鐵廢料製成的劣質品,被視為擾亂行情的元兇,不過通過撤除地條鋼企業的設備等,在2017年上半年解決了這個問題。

 

      隨著國內的供求關係趨緊,中國企業也不再強行出口鋼材。2017年上半年的産量為史上最高,但出口量僅為約為4千萬噸,同比減少30%,降到了3年來的低水準。上半年減少的出口量(1600萬噸)相當於作為東亞主要生産基地的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南韓的合計年出口量的近20%。

 

      十九大或成為轉折點

 

      鋼材的國際行情也出現好轉。以很多製造業使用的代表品種熱軋捲板為例,東亞的交易價格(9月的平均值)為每噸555美元。2016年2月降到300美元後觸底反彈,恢復了2014年以來的高水準。

 


      日本鋼鐵企業JFE控股副社長岡田伸一表示,「正逐漸形成(日本)國內外都期望的經濟環境」。全球的鋼鐵能否就這樣順利度過寒冬呢?

 

      中國共産黨10月將舉行5年1屆的黨代會,確定領導層的人事任命。習近平領導層把2017年上半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增加20%多,達到約100萬億日元,鋼鐵需求猛增。這種情況可能會在黨代會之後終結。日本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大脅繪里表示:「需求增加也可能只是暫時性的」。

 

      全球的粗鋼産量(2016年)約為16億噸。佔其中8億噸的中國截至2015年底擁有超過11億噸的産能。3億噸的過剩設備2年裏減少了1億噸,剩餘的2億噸能否繼續削減呢?這將成為考驗中國領導層決心的試金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高航、大西智也、稻井創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