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民還能忍耐川普多久?

2019/08/14


      中美貿易摩擦的激化正在將屬於美國總統川普票倉的美國農民逼入絕境。作為對關稅的對抗措施,中國決定停止美國農産品進口,巴西和俄羅斯等農業大國接近中國,通過供給的擴大,對商品價格帶來下行壓力。看不到終點的中美的經濟戰將動搖世界的農産品供求,也正在給川普的2020年總統選舉戰略造成影響。

 

     8月12日芝加哥,上午11時,在美國農業部發佈8月穀物供求情況後,玉米暴跌至觸發跌停限制。該部的調查顯示,襲擊美國中西部的洪水災害比市場的預期更輕微,産量與前月相比提高。市場此前預測減産,因此相當於期待落空。價格創出5月中旬以來的新低,花費3個月左右逐步上漲形成的漲幅瞬間灰飛煙滅。

 

尋求開拓中國市場的巴西大豆生産者(巴西的托坎廷斯州)Reuters

 

     對美國農民構成直接打擊的不僅是行情下跌。美國2016年向中國出口了214億美元的農産品,但受中美對立激化的影響,2018年減少為91億美元。為報復打算徵收額外關稅的川普,中國最近決定停止美國農産品的進口。農産品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結果花費漫長時間開拓中國市場的美國農民的努力化為泡影。

 

      猶如抓住感到困惑的美國農民的漏洞一樣,決定開拓中國市場的是巴西和俄羅斯等農業大國。已在大豆出口量上超過美國的巴西將啟動農産品的增産。芝加哥的穀物調查公司AgriSource的丹·巴希(音譯)表示,巴西「明年玉米的出口也將超過美國」。

 

       在小麥出口上居世界第一的俄羅斯也似乎在抓住機會,積極接近中國。背後是擴大作為出口支柱之一的穀物産業的意圖。到2035年將投入700億美元,形成大規模增産體制。

   

      另一方面,中國也通過農産品供應企業的多樣化,加快改變對美國依存。美國農業部的《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顯示,2016年超過1300家的中國企業合計投入了260億美元,對象涉及100個國家。各國都瞄準中國巨大的「胃」,正啟動增産。中美對立的激化將擴大這一機會,但與此同時,增産趨勢也將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帶來長期的下行壓力。

   

 

       「周邊農民的半數或將破産」,帶著憂慮表情這樣表示的是伊利諾伊州農民詹姆斯·麥求恩(音譯,55歲)。除了商品價格的下跌之外,美國農民還面臨自然災害。正在襲來的是史無前例的洪水。耕地被水淹沒,放棄種植的農民不在少數。無法償還農機具購買貸款的人可能不斷出現。

    


   

      考慮到中美對立的激化和自然災害,川普總統提出了農民援助措施。2018年發佈120億美元救助措施,今年5月發佈160億美元的救助措施,暗示明年再次採取應對舉措。當然,支援金將帶來幫助,但並不充分。這是因為無法100%補償美國農民的損失。

  

     回顧歷史,每當農産品被用作政治鬥爭的工具,美國農民就不得不面臨穀物出口的全球份額下降。1973年尼克森美國總統的大豆禁運措施迫使大豆進口的9成依賴美國的日本改變供應來源。當時日本求助的對象是巴西。日本的鉅額投資形成了巴西成為世界最大大豆生産國的基礎。1980年美國卡特總統對俄羅斯的小麥禁運措施也招致眾多美國農民破産和農業大蕭條。

   

檢查大豆耕地土壤的美國伊利諾伊州農民朗·莫爾(音譯)

 

     如今,美國農民再次面臨相似的困境。美國農民的債務處於198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準,因無法償還負債而破産的風險呈現擴大態勢。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學家凱利·裏特科沃斯基(音譯)表示「農民的財政確實正在惡化」。

   

     川普支援者眾多的農民對於尋求在2019年秋季的總統選舉中連任的現任總統來説屬於重要的票倉。但是,面臨嚴峻環境的部分農民顯示出改變主意的趨勢。「下一任總統的選擇將在觀察民主黨候選人的農業政策之後確定」,在上次總統選舉中曾是川普支援者的伊利諾伊州農民朗·莫爾如此表示。

   

     美國的農民一直出於「愛國心」而支援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但忍耐的極限似乎正在逼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野毛洋子 芝加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