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俠」川普會不會撥錯了算盤?
2019/08/02
小竹洋之:美國總統川普宣稱自9月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約3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徵收10%的額外關稅。在短短一個月後就放棄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的「休戰協議」,著手啟動第4輪制裁措施。
![]() |
川普在支援者集會上的演講(reuters) |
從川普來説,或許7月30~31日在上海重啟的中美部長級貿易談判的結果的確不如所願。也可能還存在已經打好了以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來緩解貿易戰苦痛的算盤這一情況。
於是,川普有可能是瞄準了即將召開的「北戴河會議」,採取了動搖中國的行動。這與其説是川普在衝動之下的決斷,似乎更像是深思熟慮後的行動。這種印象很強烈。
「我們看到的是兩大經濟體制的戰略性競爭,同時還是世界邁向兩極的十字路口」,正如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高級研究員Jamie Metzl指出的那樣,很難想像牽涉中美霸權之爭的貿易戰輕易終結。川普在6月底與習近平的首腦會談中沒有提出貿易談判的期限,或許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持久戰做好了心理準備。
![]() |
決定時隔10年半降息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reuters) |
問題在於所要付出的成本。據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等估算,川普實施的第1輪至第3輪對華懲罰性關稅通過成本轉嫁等,全年對美國家庭收支將造成約1060億美元的負擔,也就是説美國每個家庭全年要多承擔約830美元負擔。如果加上消費品比重更高的第4輪關稅,結果可能出現抵消大型減稅的效果。
不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猶如屈服於川普的壓力一樣,轉向貨幣寬鬆。美國國會將2020年度(2019年10月~2020年9月)和2021年度的財政支出上限合計提高3200億美元。川普有可能認為,即使將中美貿易戰的水準提高1個層次,也能借助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支撐美國經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