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國際價格達到6年半來高點

2020/04/02


       國際白米價格正在上漲,作為指標的泰國産白米的出口價格達到時隔6年半的高水準。其原因在於主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的産量因乾旱和鹽害等未能實現增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導致的囤積白米也使得供求關係緊張。價格上漲有可能會推高進口白米的亞洲及非洲各國的物價,成為引發經濟下行的因素。

    

       根據泰國貿易院的統計,泰國産白米(長粒型,1級)的出口價格3月下旬達到每噸約550美元,達到自20138月以來、時隔6年半的高點。越南産白米(破碎率5%)也超過1400美元,處於201812月以來的高水準。

   

  

       美國農業部2月發佈預測稱,2020年白米的全球貿易量為4530萬噸,比1月發佈的上次預測減少70萬噸。白米的全球年産量(按精米計算)約為5億噸,各國國內消費的比例高。和小麥等作物相比,白米的貿易量較少,價格容易受到國際供求細微變化的影響。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泰國的白米出口量約為1110萬噸,越南約為660萬噸,分別佔到全球份額的23%(第2位)和14%(第3位),合計接近4成。

 

       泰國的出口業團體預測稱,2020年該國産白米的出口量將下滑至750萬噸。越南産白米的全年出口量預計也不會有大幅增長。

 

越南南部前江省乾旱的土地(照片由越南通訊社提供)

 

       主要原因在於種植水稻所需的降水量不足和耕地面積減少。縱貫泰國南北的湄南河流域和越南的湄公河下游流域是白米的主要産地。據報道,兩條河流上游的降水量自2019年8月起比往年減少3成左右。位於越南的亞洲有機農業研究所所長指出,「(缺水的)危機狀況超過近年較為嚴重的2016年」。

    


    

       此外,大壩建設也産生影響。據悉在湄公河上游的中國國內有11座大壩在運作,還計劃再新建10座左右。下游流域還發生了水量減少、海水倒灌的鹽害。

    

       泰國調查公司SCB Economic Intelligence Center預測,如果目前的乾旱持續到6月,2~7月的泰國白米産量將同比減少一半。

    

       由於城市化的發展,耕地面積出現減少。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統計,201910月該國能夠種植水稻的耕地面積為747萬公頃,比上年10月減少9.23萬公頃(1.2%)。

 

       白米價格上漲或將成為引發進口國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白米進口國主要是中國、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等亞洲和非洲國家。此類産油國和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隨著世界經濟減速和原油價格急跌而貶值,進口物價呈上升傾向。再加上米價上漲,國內消費很可能大幅趨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內 大西智也,曼谷 岸本Marimi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