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鋁庫存看中國與世界的經濟復甦

2020/08/10


      用於汽車、建材和飲料罐等的鋁的交易所庫存走勢的差異日趨明顯。作為國際指標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創出3年3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而在中國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鋁的庫存則在4月以後大幅減少。透過罕見的形成對照的走勢,或許可以看出製造業擺脫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復甦程度的差異。

           

  

      倫敦金屬交易所指定倉庫的鋁庫存截至7月底達到163萬7425噸。與最近最少的3月中旬相比增加65萬8975噸(67%),創出2017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其中,註冊倉單(on-warrant)庫存(不交貨庫存)為138萬2325噸,在同一期間增加了73%。

   

      庫存增加的原因是新冠疫情導致日美歐的汽車廠商減産,結果鋁需求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油價走低等使得生産成本下降,鋁錠的全球産量4~6月基本與上年持平。由於供過於求,找不到收貨方的鋁庫存增加。

   

      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維持增加態勢,另一方面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庫存卻大幅減少。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註冊倉單庫存截至7月底僅為10萬2166噸。相比最近最多的4月上旬減少了19萬7130噸(66%)。

    

日本神戶製鋼所內堆放的鋁卷(資料)

     

      相比日美歐,中國率先重啟了經濟活動。有分析認為,以滿足中國國內的汽車産業等需求的形式,鋁從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指定倉庫被提走。日本瑞穗銀行金融市場部的調查負責人能見真行認為,「這是中國汽車等製造業復甦的證據」。

   

      在世界各地擁有指定倉庫的倫敦金屬交易所受到世界整體的景氣度左右,另一方面,上海期貨交易所則明顯體現中國的動向。兩個交易所的鋁庫存的增與減形成明顯對照,從中體現出汽車産業等製造業在各地區的復甦程度的差異。

   


      中國方面,在庫存減少的背景下,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鋁期貨(交易最活躍的交割月份)為每噸2100美元左右,持續高於倫敦金屬交易所的3個月期貨的1750美元左右。即使考慮稅金和各項費用,也形成能低價從國外採購的環境,在中國,瞄準套利的鋁進口的行動日趨活躍。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中國4~6月的鋁錠和製品進口量累計為51萬3987噸。同比上年增至3.8倍。中國的積極採購意願帶來溢價金的上升壓力,還波及亞洲。日本大型壓延加工企業表示「還影響了日本7~9月的溢價金談判」。

   

      不過從世界整體來看,「市場上在實際需求層面缺乏鋁錠的吸收能力」(大型商社)的看法佔優勢。在日美歐等,年內汽車生産和銷售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大。交易所庫存今後或將維持「倫敦金屬交易所增加、上海期貨交易所減少」的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桝田大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