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大宗商品 > 澳大利亞嘗試打破中國對石墨的壟斷

澳大利亞嘗試打破中國對石墨的壟斷

2020/07/28

PRINT

      用於純電動汽車(EV)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石墨(graphite)的供應鏈正出現變化跡象。此前中國企業一直處於壟斷,但澳大利亞企業將相繼投産提純工廠。在中澳關係惡化的背景下,兩國在車載電池原材料領域也在展開博弈。

         

 Syrah Resources在美國建設了石墨提純工廠(路易斯安那州)

       

      向歐美企業供貨

    

      澳大利亞資源企業Syrah Resources於7月中旬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投産了首座石墨提純工廠。將在美國把在莫三比克開採的石墨提純為面向車載電池的負極材料,向美國和歐洲的化學企業等供貨。該公司表示,「將不斷提供不依賴中國的地理上的多樣性」,爭取對中國的依賴心存擔憂的客戶。

  

      不僅是Syrah Resources,澳資源企業生態石墨公司(EcoGraf Ltd.)最早將於2022年在澳大利亞西部使工廠投産,提純從坦尚尼亞礦山開採的石墨,已簽署向德國鋼鐵和機械廠商蒂森克虜伯集團(ThyssenKrupp)旗下企業供貨的MOU(諒解備忘錄)。第1年供應約2300噸,第3年以後供應1萬噸。1萬噸相當於約37萬輛純電動車電池的用量。該公司還採用不使用價格昂貴且有害的氟化氫的新清洗工藝,以彰顯顧及環境的姿態。

     

  

      「提純成本低於中國企業,(作為電池零部件企業的需求方)可以推進採購的多樣化」,生態石墨公司的總裁Andrew Spinks自信地表示。據稱,該公司正在與日本和南韓企業推進供應談判。

    

      石墨分為2種,除了天然之外,還有通過石油提純後的石油焦等提煉的人造石墨。人造石墨需要以數千度的高溫長時間持續煅燒,天然石墨在成本方面更有優勢。天然石墨的開採由中國掌握6成份額,在面向車載電池負極材料的石墨提純領域,中國幾乎形成壟斷。從世界負極材料企業來看,排名前3的均為中國企業,但澳大利亞企業正試圖打破這種壟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