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蕎麥籽在日本價格創新高 接近北海道産

2020/11/27


      成為蕎麥麵原料的中國産蕎麥籽(帶殼籽粒)在日本的流通價格比上年上漲3成,創出最高價。佔蕎麥籽的日本國內流通量7~8成的進口産品大多為中國産。在産地,轉種其他作物的趨勢擴大,同時受天氣異常影響,供給量減少。另一方面,日本國産蕎麥籽受因新冠疫情而低迷的餐飲需求影響,降價趨於下跌,與進口産品的價格正在接近。

         

從蕎麥轉種其他穀物的趨勢擴大(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蕎麥田)

  

      已開始流入日本市場的2020年産中國産蕎麥籽的東京地區批發價現在為每俵(45公斤)約7350日元(約合人民幣465元)。與1年前的2019年産流入市場時相比上漲約3成,在有可比數據的1997年以後價格漲至最高。

  

      據日本專業商社介紹,蕎麥在惡劣條件下也易於生長,但種植者的利潤空間較少,根據其他作物的行情和天氣影響,種植量容易變化。

  

      在作為主産地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等地,今年種植期的天氣良好,「改種有望比蕎麥獲得更高收益的小米、稗子和黍子等的趨勢擴大」(商社表示)。

  

      加上中國政府提供補貼,轉為種植採取自給政策的玉米和貿易摩擦導致來自美國的進口量減少的大豆等的趨勢似乎也在加強。

    

      在秋季收穫期,由於颱風等的影響,籽粒乾燥狀態不佳,供貨被推遲的情況也相繼出現。

  

      另一方面,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等中國西北部的産地「乾旱嚴重到甚至無法種植蕎麥,産量減少」(商社)。

  

      與中國交易較多的出口大國俄羅斯今年春季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暫停了蕎麥等穀物出口,這也産生了影響。由於俄羅斯對中國出口量減少,中國國內供求陷入緊張。

  


 

      為此,從新蕎麥流入日本市場前開始,中國産蕎麥籽的進口單價就呈現上漲態勢。日本的貿易統計顯示,9月的蕎麥籽進口量比上年同月減少7成,進口單價上漲了2成。而脫殼籽粒的進口量減少6成,單價上漲4成。商社的負責人認為「或許還出現了押注上漲走勢的惜售和投機性買入」。

  

      中國産的價格上漲將擠壓日本製粉、製麵業者和餐飲企業等的收益。一家日本製粉企業表示「正在討論2021年春季漲價」。而乾麵製造商也感到困惑,表示「很難大幅提高零售價格」。

     

      日本國産價格下跌,高檔蕎麥麵店需求低迷

        

    日本國産蕎麥籽正在降價。主産地北海道的2020年産批發價在東京地區為每俵(45公斤)約9000日元(約合人民幣569元)。比2019年産上市之初降低約3成,作為新蕎麥,處於7年來最低價附近。

      

  

   日本國産蕎麥籽多面向國內高檔蕎麥麵店供貨,新冠疫情導致的需求低迷造成直接打擊。一家大型製粉企業表示「面向餐飲的銷售一度減少7成」。

  

   HOKUREN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日本北海道的農協)統計顯示,北海道2020年的蕎麥種植比上年減少3%,降至2萬4500公頃左右。不過天氣良好,平均産量有望增加。

 

   眼下日本國産的需求正逐漸觸底。日本農林水産省為應對新冠疫情而啟動的農産品銷售支援項目的效果開始顯現。

 

   運營自助式蕎麥麵店「湯太郎(Yudetarou)」的日本Yudetarou system(位於東京品川區)自11月起,在全部門市啟動使用北海道産新蕎麥麵的促銷活動。在截至2021年1月的3個月裏使用的約600噸(按蕎麥籽計算)的採購經費一部分將來自日本農林水産省補貼。如果中國産漲價導致價格差縮小,日本國産的使用或將進一步增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