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價格時隔1年下跌

2021/08/13


  電視用液晶面板的交易價格時隔約1年轉為下跌。居家需求帶來的電視銷售暫告停歇,從中小尺寸電視面板的指標産品來看,7月的大單優惠價格比6月下跌約1%。受2020年的供應短缺影響,大型液晶面板廠商紛紛增産,供不應求感減弱。面板廠商預計維持高開工率,今後大尺寸面板或許也將轉為降價。

    

  從中國大陸、南韓、台灣的面板廠商與電視廠商敲定的7月大單優惠價格來看,成為指標的Open Cell(未安裝背照燈等的半成品)32英吋面板約為每張88美元。比6月下跌1美元(1%),14個月來首次轉為下跌。

    

    

  55英吋面板價格與6月相同,仍為每張約229美元,截至6月持續13個月的上漲戛然而止。大尺寸的65英吋面板比6月上漲2美元,為每張295美元左右。

      

  液晶面板價格自2020年春季起開始上升。在各國政府向民眾發放補貼的推動下,電視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由於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影響,面板供應陷入停滯。面板供求趨於緊張,價格在約1年時間裏漲至約2倍。

  

    

  美國調查公司DSCC的亞洲代表田村喜男表示,「從56月開始,趨勢發生改變」。調查公司中國迪顯(DiScien)和DSCC的統計顯示,202146月全球的電視供貨量比疫情前的201946月減少1%。

    

  在疫苗接種取得進展的國家,消費正在從居家相關回到娛樂和旅行等方面。另一方面,在疫情明顯再次擴大的東南亞等地,封城導致櫃檯銷售放緩,以小型液晶電視面板為首,庫存出現過剩跡象。

       


            

  此外,面板供應也在改善。受到超預期的電視需求推動,最大液晶面板廠商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BOE)、華星光電(CSOT)等各廠商進行了增産。此前宣佈撤出液晶面板生産的南韓三星電子和LG螢幕(LGD)也維持生産。DSCC的統計顯示,46月的面板産量比2020年同期增加約16%。

      

東京都內的家電量販店

           

  阻礙面板生産的半導體短缺也出現緩解的跡象。從用於控制液晶面板的「驅動IC」來看,中國的合肥晶合積體電路、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等代工企業已啟動增産。直徑12英吋晶圓的增産取得進展,「年內短缺情況或將緩解」(日本國內證券分析師)。

        

  面板供求正在緩解,但希望確保市佔率的面板廠商預計不會壓縮産能。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高級總監謝勤益認為,55英吋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到89月也將降價,全部尺寸可能都會降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