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然氣價格夏季仍暴漲
2021/08/16
全球天燃氣的價格暴漲。在國際上往年夏季天然氣價格比較穩定,而今年由於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及脫碳潮流,消費大幅增加。由於異常天氣的影響及俄羅斯控制供應,歐洲等的庫存減少,供求緊張。這還很可能導致電費及石油化學産品漲價,加劇通貨膨脹壓力。
![]() |
液化天然氣(LNG)亞洲市場的現貨價格截至8月上旬為16.9美元/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比1年前高5倍以上,創下2012年以來夏季價格新高。金融資訊公司路孚特(Refinitiv)計算的歐洲天然氣指標價格為46-47歐元/兆瓦時,上漲至1年前的6倍。
跟石油一起生産的丙烷及丁烷等液化石油氣(LPG)價格也在上漲。美國産LPG指標——丙烷的現貨價格為580美元/噸左右,上漲到2020年3月最低價的5倍以上。處於7年4個月以來的高位。
背景是旺盛的需求。隨著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能源需求擴大。不僅LNG,LPG面向樹脂等石油化學産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脫碳潮也興起。雖然天然氣和LNG比煤炭等的成本高,但燃燒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少,這一點備受關注。
![]() |
提出206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中國正在轉向LNG,1~6月的LNG進口量為397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近3成。超過了曾是世界最大進口國的日本的同期進口量(增長7%至3889萬噸)。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研究主任橋本裕介紹,按半年進口量來看,中國首次成為世界最大進口國。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顯示,歐盟(EU)1~5月天然氣火力發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成。高於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1~5月。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購買的碳排放配額漲價,煤炭火力發電的成本上升。需求變得容易轉向天然氣。
另一方面,由於年初襲擊亞洲的寒潮影響,中東和美國的對亞洲出口增加,受此影響,歐洲的天然氣庫存處於低水準。截至7月底為633太瓦時(1太瓦時等於1萬億瓦時),比1年前減少3成,僅為儲存容量的近6成。在冬季需求期之前,庫存容易增加,作為有時達到8~9成的夏季,庫存水準之低顯得罕見。
俄羅斯「正在減少經由産生對立的烏克蘭境內管線的對歐洲出口」(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産資源機構的調查官白川裕),這也在産生影響。經由波羅的海直接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管線「北溪2號」預計8月底完工,但如果歐盟限制等因素導致全面開通的時間推遲,天然氣庫存有可能在明年春季枯竭。
![]() |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統計顯示,截至8月上旬,丙烷的美國庫存比2019年和2020年同一時期少約2成。亞洲似乎同樣在減少。
為了避免庫存不足,目前,歐洲企業和亞洲企業展開天然氣的爭奪。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橋本指出,「並非世界整體供應能力不足」,但在寒潮等緊急事態再次襲來之際,未必能確保充足的數量。
![]() |
抵達日本的LNG運輸船(資料圖) |
天然氣需要鉅額投資和開發週期,難以迅速增加供應。有分析認為,如果液化石油氣(LPG)增加生産,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多的石油生産量也將隨之增加,難以推進開發投資。
如果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的電費和石油化學産品的價格容易被推高。通貨膨脹壓力加強、家庭和企業的成本負擔增加、經濟遭到打擊的風險正在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蛭田和也、堀尾宗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