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宗商品行情出現漲跌兩極分化

2022/08/02


      在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強的背景下,國際大宗商品行情出現走高走低的兩極分化,這使得通貨膨脹壓力的走向變得不明朗。被視為預示經濟景氣前景的銅行情持續下跌,另一方面,俄羅斯減少供應的歐洲天然氣的上漲壓力突出,源自歐洲的能源價格走高的浪潮正波及全球。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將討論放緩加息速度,但經濟衰退和物價走高並存的滯漲隱憂也難以消除,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變得日趨困難。

   

      世界經濟正在迅速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6日將2022年的實際增長率預期從4月時的3.6%下調至3.2%,同時提出悲觀看法稱「全球或很快面臨全面蕭條的深淵」。

  

   

      除了對抗歷史性高通貨膨脹的美歐的加息之外,中國因疫情的封控也成為逆風。國際大宗商品行情通常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在全球經濟減速隱憂加強的局面下,價格下跌的品類增加。

 

      如果需求隨著經濟減速而減弱,所謂的「自動調整」的機制將發揮作用,資源價格走高將緩解,通貨膨脹將隨之減退,這是經濟通常的運作模式。

 

      此次,金屬和穀物的很多品類都在下跌。製造業使用的有色金屬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後出現上漲,但在經濟衰退隱憂加強之後出現回落。銅和鋁的行情比俄烏衝突前大幅下跌2成。從銅來看,佔世界消費約一半的中國的需求減少産生影響。鋁的需求則因汽車減産而正在減少。

 

      小麥和玉米等穀物也由於北美的收穫和種植取得進展等原因,比俄烏衝突前下跌近1成。另外,烏克蘭穀物經由黑海的出口將重啟這一預期也在壓低行情。

 

從俄羅斯輸送天然氣的管線「北溪1號」(REUTERS)

      另一方面,即使在經濟減速局面下,能源領域仍維持上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歐洲的天然氣行情。作為指標的荷蘭TTF在7月26日以後漲至每兆瓦時逾200歐元。超過徘徊在70~80歐元左右的俄烏衝突之前的2倍。這是因為俄羅斯的國營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宣佈將經由面向歐洲的主要管線「北溪1號」的對德國天然氣供應量減少8成。

 


      歐洲天然氣價格的高漲目前正在通過歐洲將增加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的預期,波及亞洲的LNG行情。市場相關人士透露,亞洲的LNG現貨(即時合約)價格指標目前漲至每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逾40美元,徘徊在俄烏衝突以來的最高點附近。

 

      另外,歐洲將自8月起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也持續上漲。從發電用煤炭(普通煤)來看,作為指標的澳大利亞産現貨價格漲至每噸410美元左右,徘徊在比俄烏衝突前高出6成的水準。為替代上漲的天然氣而使用相對廉價的煤炭這一情況增加,供不應求的局面正在加強。

 

      7月28日發佈的美國4~6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速報顯示,出現了機械性地被視為進入經濟衰退的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需求層面的通貨膨脹壓力減退也開始被意識到。美聯儲將在今後尋找放緩加息速度的時機。市場上已出現押注年底加息結束和明年較早時候轉為降息的動作。

 

      在美國,6月中旬以後汽油價格的回落推動了通貨膨脹預期降溫。但是,如果源自歐洲的能源價格走高今後波及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強。日本綜合研究所的松田健太郎認為「在存在能源供應制約的背景下,各種成本將高居不下,通膨壓力很難輕易減弱」。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23年,俄羅斯産原油的總供應量將比目前下降2成左右。原油的上漲預期突出,在7月29日的美國市場,作為指標的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再次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大關。容易受俄羅斯産影響的歐洲的指標——北海布蘭特原油漲至每桶110美元左右,比俄烏衝突前上漲14%。

 

      在能源漲價造成直接打擊的歐元區,歐洲中央銀行(ECB)7月進入加息週期。但在德國等地,能源走高本身將削弱經濟主體的購買力,滯漲的風險也在加強。如果通膨壓力並未緩解,即使明知面臨經濟衰退,美聯儲也將不得不維持貨幣緊縮。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浜美佐、大塚節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