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石化産品行情看中國經濟

2023/03/15


       亞洲市場的石油化工産品的行情低迷。實際需求的疲軟打消了因中國防疫措施轉換而加強的行情上漲預期。經濟放緩持續,中國需求推高行情的局面正在改變。這有可能緩解全球通貨膨脹壓力。

 

資料圖

  

       作為尼龍原料的己內醯胺的行情低迷。中國石化的2月中國國內價格定為每噸13050元。比2月上旬的公示價格下降4%。日本UBE(原宇部興産)的畑中則夫表示,「存在需求增長預期過度先行的一面,目前已進入調整局面」。

 

       此外,用於服裝的聚酯纖維由於實際需求疲軟的影響,亞洲價格僅小幅反彈。預計2月以後將保持平穩。

 

 

      用作建築材料的聚氯乙烯樹脂的亞洲價格目前比上月上漲5%,漲至每噸900~950美元區間。在對亞洲行情影響巨大的中國,貨物流動減少。中國國內市場的價格基本持平。有企業表示,「容易影響聚氯乙烯行情的房地産低迷,需求增長並不強勁」,也有觀點認為亞洲行情也將走弱。

 

       在中國,此前成為經濟增長驅動力的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2022年房地産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10%。由於開發企業財務情況惡化導致工程中斷,對房地産的不信任感很濃厚。中國推出下調住房貸款利率等刺激需求的措施,但效果有限。

 

       伊藤忠綜研的武田淳指出,「雖然銀行的信貸已經止跌,但住宅開工建設和銷售方面沒有停止下滑。彷彿填補赤字的消極投資可能正在增加」。伊藤忠綜研預測稱,2023年的房地産投資將比2022年下滑。

  


 

       此外,因抑制消費而增加的「強制儲蓄」也處於低水準。強制儲蓄成為報復性消費的資金來源。伊藤忠綜研的估算顯示,在日本,相對於消費支出的強制儲蓄的比例達到約1成,而中國幾乎為零。由於資金不足,服裝的報復性消費缺乏強勁勢頭,纖維行情的反彈也很遲緩。

 

       此前,亞洲的石化行情由世界數一數二的消費大國中國的需求增長推高。全國人大提出的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目標為5%左右,較2022年的目標有所下調。

 

       中國正在將國內無法完全消費的過剩産品用於出口。UBE的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加工為纖維等的尼龍切片出口增至上年的1.5倍,而己內醯胺的出口如果包括俄羅斯産品的再出口在內,則增至12.5倍。採用俄羅斯和本國産的廉價原料和燃料的中國以低價出口産品,正在帶來行情下滑。

 

       採用纖維和樹脂等石化材料的産品最終在歐美等的其他國家被消費。如果亞洲行情陷入低迷,製造成本將被拉低。中國經濟放緩有可能令全球正在加劇的通膨壓力減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荒川信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