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的國際價格暴漲至12年來最高
2023/10/09
作為核能發電燃料的鈾的國際價格不斷上漲。目前已經比2022年底上漲5成,創下約12年來的新高。背景是以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為契機,能源安全意識提高,在各國出現了重新審視核電的動向。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因價格低迷而導致礦山開發停滯,這一因素也使得價格上漲加劇。
![]() |
美國調查公司UxC的數據顯示,10月2日鈾精礦的現貨價格為每磅72.75美元。超過2022年4月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後創下的最高點(63.75美元/磅),也是3·11東日本大地震前的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推動鈾價格上漲的因素是對核電需求擴大的預期。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NA)發佈的報告,預計全球核電的發電能力到2040年將達到目前的1.8倍,鈾需求將增至目前的2倍。
據日本原子力産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23年1月,全世界可運轉核電機組431臺,正在建設中的為72臺,計劃中的也有86臺。其中,中國和印度的計劃最為突出。中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53臺,在建為24臺,計劃中的超過23臺。印度的在運核電機組也達到22臺,在建為11臺,計劃為12臺。土耳其和埃及等此前沒有核電的國家也開始出現新建核電站的動向。
![]() |
核電需求拉動鈾價上漲(Reuters) |
在已開發國家當中,英國和瑞典也出現新建核電站的動向等,以歐美為中心正積極討論新建或延長運轉期限等。隨著加速脫碳,各國開始重新審視不使用化石燃料的核電。已經40年沒有投入新核電項目的芬蘭也在4月啟動了歐洲最大規模的核電站。美國也時隔30年再次啟動新的核電機組。
日本也在今年5月通過了能源相關法律修訂案《GX(綠色轉型)脫碳電源法》。法律明確提出為兼顧溫室氣體減排和穩定電力供應而有效利用核電,改變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一直採取的抑制核電政策。
國際鈾價此前一直隨著各國的核電政策而起浮不定。2000年代美國布希政府時期推動核電再評估,各國陸續推出新建計劃。在被稱為「核電復興」的盛況下,鈾價一直徘徊在高位。2007年上漲到136美元,為1987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不過,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以來,推進核電站的勢頭在全世界一下子萎縮。鈾價走低,一直徘徊在20~40美元左右。
此次的價格高漲也主要源於鈾的供應擔憂。由於鈾礦山開發企業因價格低迷而調整開發計劃,沒有迅速增加供應量的餘力。加拿大大型鈾礦企業卡梅科 (Cameco)2018年在加拿大國內的主要礦山停止了生産活動。雖然2022年11月重啟生産,但仍存在人才短缺及供應鏈的課題,下調了2023年主要礦山的産量預測。
日本大型商社的負責人認為:「供應商的供應餘力有限,而全世界充分利用核電站的潮流持續。今後價格也會逐漸上漲」。由於鈾價高漲,從事礦山開發的企業的業績和股價也保持良好。卡梅科的股價處於約16年以來的高位。全球巨頭、哈薩克國有企業Kazatomprom的股價也在倫敦市場比年初上漲了約4成。
![]() |
核能發電燃料的供應鏈也面臨很大的地緣政治學風險。鈾産量排在世界第一的哈薩克通過鐵路將生産的鈾運往俄羅斯的港口進行出口。雖在開拓不依賴俄羅斯的新運輸途徑,但仍存在運輸延遲和俄羅斯切斷運輸網的擔憂。
業內普遍認為,佔世界産量4%份額的西非的尼日發生政變,將導致供應停滯。法國是尼日的舊宗主國,對核電的依賴度也很高。尼日與法國聯繫緊密,向歐盟(EU)出口較多。
要想將鈾作為核能發電燃料使用,需要加工成濃縮鈾。俄羅斯的濃縮鈾産能佔到世界總産量的4~5成。美國等也開始討論禁止進口俄羅斯産的濃縮鈾。
不過,鈾價格暴漲對電價的影響有限。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統計,截至2020年,在發電成本中燃料費的佔比方面,核電為15%左右。與佔5~6成的液化天然氣(LNG)火力發電和石油火力發電相比,燃料費的佔比較低。
日本的「海外電力調查協會」高級研究員鍋島正人表示:「在核燃料成本中,濃縮及加工前的鈾精礦的佔比為3成左右,因此即使鈾精礦價格高漲,對電費的衝擊也不是很大」。反而,環保和廢堆費用作為維持核電站的成本將增加。
隨著鈾價高漲,一度停滯的礦山開發是否會重新加速?如果包括地緣政治學問題在內,供應方面的課題不解決,將成為各國推進的核電站計劃的瓶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荒川信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