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臨核垃圾處理難題
2023/05/02
核電站産生的高水準放射性廢廢棄(核垃圾)處理在全球範圍內難以取得進展。歐洲雖然已經開始將活用核電站和核垃圾處理場放在一起來制定規則,但只有兩個國家在處理場的建設上取得進展。日本雖已開始在北海道展開調查,但出現了停滯跡象。如果各國不解決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就很難持續使用核電站。
法國放射性廢物管理機構(ANDRA)1月向法國政府申請了一項計劃,打算在法國東北部農村地區布爾建設核電站産生的高水準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理場,強調「為了防止把我們産生的放射性廢棄物留給後代,體現出責任」。
如果得到法國政府的批准,這將是全球第3例。對於大部分電力依賴核能的核電大國法國來説,最終處理場的建設是長久以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
![]() |
將在地下500米處建造面積為15平方公里的處理場。如果進展順利,將於2027年開始建設。安全性審查等需要約5年時間,最早要到2035年才能開始將廢棄物試驗性地運入地下。
只有兩個國家批准建設處理場
將核垃圾掩埋于地下深處的方式稱為地層處置。高水準放射性廢棄物會在約10萬年裏持續發出放射線,在地面上保管很危險,因此包括日本在內,大多數國家都在討論和採用這種方式。
自世界開始使用核電以來,已有約70年的歷史。將使用後的核燃料等廢棄物處理到什麼地方,對於核電推進國家以及決定去核電化的國家來説,都是難以取得進展的課題。目前還沒有最終處理場投入使用。
至今作為國傢具體批准實施的兩個例子都是在核電在發電量中佔比較高的北歐。芬蘭已經開始建設,瑞典於2022年1月確定了處理場的位置。
美國的政策因政權更疊而發生動搖。內華達州的設施曾一度被確定為處理場,但歐巴馬政府中止了計劃。川普政府曾再次試圖將其作為處理場,但至今仍未做出決定。
決定擺脫核電站、推進廢堆工作的德國在認為合適的地區的地下一度建造了實驗設施。不過,由於地盤問題和居民反對,最終拆除。雖然重新公佈了合適地塊的地圖,但包含德國一半國土,尚未縮小範圍。英國等也還沒著手建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