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量購買黃金,2023年增持3成

2024/02/04


中國房地産不景氣正在推動個人購買黃金。(1月29日,北京,Reuters)

    

      中國正在大規模購買黃金。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和個人的購買量比上年增長了30%。與美國對立加深的中國正在減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持有量,央行購買黃金的動作正在加強。由於房地産不景氣和人民幣貶值等經濟前景堪憂,個人也為了資産保值增值而購買黃金。

 

      1月31日,世界黃金協會(WGC)發佈了2023年的黃金供求統計。

 

      全球央行的凈購買量(購買量減去銷售量)約為1037噸。自有可比數據的1950年以來,這是第二高的水準,僅次於最高的2022年(約1082噸)。其中增長最明顯的是中國。2023年的凈購買量達到225噸。

    

    

      2023年波蘭(130噸)和利比亞(30噸)的購買量明顯增加。俄烏局勢加劇了地緣政治風險。美歐為制裁俄羅斯而凍結了其外匯儲備,分散美元資産到黃金的動向也在持續。日本市場分析師豐島逸夫指出,「這是對國際軸心貨幣美元信心下降的表現」。

 

      中國在增持黃金的同時,也在減持美國國債。美國財政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1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約為7820億美元,比上一年減少約10%。與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久相比,減少了約2200億美元。

 


  

      日生基礎研究所的高級經濟學家上野剛志認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政府「希望擺脫美元主導權,擴大人民幣的貨幣圈」。

   

黃金(資料圖)

  

      個人購買黃金在中國也很活躍。上海市中心中國黃金集團的一家門市銷售人員表示,最近金條(錠)越來越受歡迎。

 

      與戒指和項鍊等珠寶首飾相比,金條的加工費更低。而且易於轉售,更適合投資。受房地産不景氣的影響,中國的高額消費正在放緩,但具有上漲預期的黃金另當別論。

 

      中國是與印度並駕齊驅的黃金消費大國,黃金作為珠寶首飾和婚禮等禮品備受青睞。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的珠寶需求量為630噸,比2022年增加10%。主要用於投資的金條和金幣為279噸,增長了28%。由於人民幣貶值,以當地貨幣計價的黃金價格創出新高,但黃金交易依然呈現出罕見的繁榮。

 

      背後的原因是經濟低迷。在中國,房地産、股票和黃金被認為是三大資産。由於房地産行情的嚴重惡化和中國股市的低迷,作為實物資産的黃金的投資價值正在提升。也有人是為了將黃金作為美元資産的一部分來持有。

    

   

      黃金的國際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作為指標的紐約期貨(交易最活躍的結算月)目前為2050美元/盎司左右。由於出現美聯儲(FRB)將儘早降息的預期,再加上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加強,2023年12月刷新了歷史最高點(2152美元)。

 

      世界黃金協會透露,與現貨黃金掛鉤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2023年出現了244噸的資金凈流出。歐美等國家的央行維持貨幣緊縮政策,不産生利息的黃金的投資價值降低。

 

      歐美投資者等紛紛拋售黃金,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大量購買黃金則支撐了黃金價格。日本Market Strategy Institute公司的代表龜井幸一郎指出,「央行和個人的購買導致黃金供需趨緊,正在推高金價的最低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