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亞投行問題上表現出靈活性

2015/04/14


        中國政府4月13日透露,對於預定在年內創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台灣將不會成為意向創始成員。中國將台灣視為本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國家,與其他成員進行區別對待。亞投行以「開放與包容」為基本理念,中國把兩岸對立帶到亞投行,有可能讓人對其中立性産生懷疑。但台灣仍表示出作為一般成員加入的意向。

       截止到3月底,已有包括台灣在內的約50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中國政府預定在4月15日公佈意向創始成員。但新華社13日報道了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的談話,稱台灣方面等未能成為意向創始成員。

        馬曉光未談及把台灣排除在外的理由。中國原則是「一個中國」,中方把亞投行定位於「國際組織」,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不宜成為創始成員。同時馬曉光也表示:相信有關各方在今後協商制定章程時,會正面考慮台灣方面參與亞投行問題。顯示出中國的意圖是首先由不包括台灣的創始成員制定章程,然後再決定台灣加入的問題。

        針對中國提出的這一方針,台灣有些不困惑。台灣行政院4月13日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中國政府已向台灣表明歡迎台灣以適當名義參與亞投行。台灣方面此前的方針是採用「中華台北」等名稱,以經濟體的名義加入亞投行,一直希望能成為創始成員。

       中方不允許台灣成為創始成員,這一嚴厲姿態將給亞投行今後的運營蒙上一層陰影。日本和美國等決定暫不加入的國家也可能會對此提出批評。

       但台灣顯示出堅持亞投行的意向。立法院長王金平4月13日代表行政、立法部門發言時表示,會中一致認為台灣應繼續爭取成為亞投行一般成員。表明即便作為亞投行今後接納的一般成員,只要能保證擁有和創始成員同等的權利等,加入還是有利的立場。

        在1966年創立亞洲開發銀行(ADB,簡稱亞開行)時,台灣是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加入的。隨後由於中國在1986年加入,台灣的名稱被強制性地變更為「中華台北」。

        另一方面,台灣為提高國際地位,正採取以不和中國大陸産生摩擦的資格和名稱加入國際機構的方針。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就是採用「中華台北」的名義。此次面對亞投行,台灣仍要隱忍不滿,把加入作為優先考慮的問題。

           對此,台灣最大野黨民進黨對馬英九政府提出了強烈批評。民進黨發言人4月13日發表聲明表示:申請創始成員,最後撲了空,讓台灣的信譽受到傷害。關於馬英九政府申請加入亞投行採取的步驟,也有人批評倉促而草率。

(山田周平 北京、山下和成 台北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