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爭奪數據主導權,美國感到焦慮

2018/10/30


     因龐大的資訊而誕生的「數據經濟」將改寫驅動國家和企業的規則。充斥於世界的數據將變為財富,國家和企業開始了爭奪數據的遊戲。不同於以往的競爭,影響還將波及隱私等個人的價值觀。數據領域的世紀規則至今仍處於混沌狀態,在此背景下,如果被古老的先例所束縛,有可能落在後面。

   

   「為了促進自由而開放的數字貿易,日美應該主導建立取代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框架」,讓日本代表團感到大吃一驚的是7月在美國華盛頓日美經濟官僚參加的「日美網路經濟合作對話」上,美國商務部的副部長助理James Sullivan提出了出乎意料的議案。

 

  數據版TPP

 

   美方提出的構想稱得上川普總統宣佈退出的TPP的數據版。

 

   將跨越邊境,自由交換企業擁有的個人數據。基礎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跨境隱私規則」。現在,僅有日美韓、加拿大等國參加,但將擴大至越南、台灣和南美。美國似乎已開始打造新的「中國包圍網」。

 

   此前國家的力量由作為勞動力的人口、自然資源和生産設備等物産、屬於金融資本力量的資金來決定,但如今僅憑這樣的規則難以説通。目前,所有國家都在爭先恐後追求的是數據。這是因為人口等無法輕易增加,但數據根據使用方式,能帶來新産業和創新,以迅猛速度提高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谷歌的數據中心(美國奧克拉荷馬州,資料圖)

 

    新的數據資源將取代20世紀曾屬於國家經濟實力基礎的石油,改寫世界勢力版圖。美國加快推進對華戰略的原因也在於此。

 

   6月,在漂浮於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澳大利亞政府反對中國華為技術獲得訂單的海底光纜工程,將該公司排除在外。原因是認為「機密資訊有可能從通往雪梨的光纜洩漏」這一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ASIS)的建議。最終,華為的計劃被取消。

 


 

   世界數據通信的99%經由海底光纜。美國從太平洋延伸「海底資訊高速公路」,而中國猶如加以對抗一樣,從東南亞至印度洋、非洲擴大光纜網。這是與廣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重合的計劃。

 

   孕育數據世紀的網際網路的商業利用已有約30年歷史。領跑的美國將全球數據集中於美國國內的伺服器,一直在創造革新性的技術和服務。屬於象徵的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的總市值在10年裏增至10倍,總額接近400萬億日元。但美國這個「數據超級大國」也正在發生異變。

 

   美國調查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統計顯示,從大型數據中心的分佈份額來看,中日美等10國的「數據資源型國家」佔到整體的8成。佔40%的美國維持首位寶座,但「1強體制」正在瓦解。

 

   居第2位的中國的國內網路用戶達到9億人,是美國的3倍。同時美國還被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追趕,預計美國的份額將在數年以內降至30%左右。對於一直壟斷球個人資訊的「GAFA」,同屬西方世界的歐盟(EU)通過引進《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加以牽制。日本也以公平交易委員會為中心,顯示出追隨的姿態。

 

   目前仍難以判斷作為新規則的「GAFA新規」影響如何。雖然維持混沌狀態,但以數據為核心的競爭也將促進新勢力的崛起。

 

   在石油的世紀執世界牛耳的,並非中東等具有豐富石油儲量的資源型國家。而是利用先進技術來發展以石油為燃料的汽車和飛機等産業的日美歐七大工業國(G7)。單純掌握大量的數據資源,如果沒有加以利用的技術和智慧,也不會帶來國家的經濟實力提升和富裕。

 

 採取行動的Wintel

 

   中東國家以色列人口只有870萬。雖然大型數據中心和海底光纜都很少,但在圖像識別和網路對策等尖端技術領域領先世界。而人口只有560萬人的新加坡則積極吸引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的數據中心。誕生了成為東南亞最大搭車軟體的GrabTaxi。

 

   産生興趣的是在個人電腦全盛期建立一個時代的美國「Wintel(微軟和英特爾)」。英特爾斥資1.7萬億日元收購了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有優勢的以色列半導體廠商Mobileye。而微軟決定向GrabTaxi出資。企業不再僅僅依賴國家,時而積極採取行動。

 

   僅憑包括在數據資源和技術上領跑的中美以及日本在內的20世紀的領先國家,難以描繪數據時代的世界地圖。即使大國倒向「數據保護主義」,仍存在其他國家追趕上來的反超的機會。按以往的規則難以完全理解的國家之間的全球競爭已拉開序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