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培育創業「基地城市」 追趕中美

2019/04/29


  日本政府開始討論建設初創企業的匯聚城市。將從全國招募企業,將多個市區町村認定為「基地城市」。意在通過放寬限制等舉措吸引創業者和投資者,以振興新産業。在比美國矽谷等海外在基地建設方面明顯落後的背景下,日本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實際效果將成為課題。

  

  

  在基地城市吸引人工智慧(AI)、機器人和生命科學等領域具備優秀技術和創意的人才,集中進行培育。

 

  年內將開始招募作為指定對象的市區町村。根據經濟和預算規模等加以審查,在2020年度內選擇2~3處。對於應徵的地方政府,國家提供調查經費等支援。

 

  在選定後,指定為優先推進限制放寬的特區等,從海外吸引創業者、投資者和具備創業支援經驗的「創業加速器」。

 

  計劃將提供活動場所和運營費等補貼,將在2020年度預算要求中列入相關費用。面向日本國內的大學,將擴大研發型初創企業的創業支援,同時吸引具備創業者培育經驗的海外大學也在計劃中。

 

  面對外國創業者,日本將討論放寬限制,例如放寬最長允許居留1年的「創業簽證」條件,或簡化法人登記手續。

 

  福岡市等被認定為國家戰略特區,通過法人減稅等舉措吸引了初創企業。今後將進一步發展這些舉措。

 

  正在以內閣府為中心推進討論,將在日本政府於2019年夏季敲定的「整合創新戰略」中提出方向性。科學技術相平井卓也認為,「沒有跨領域的資訊共用和人才合作,就不會産生創新」,力爭以基地城市為中心,形成創業者和投資者匯聚的「生態系統」。


 

  在城市建設方面,不僅將充實設施和與投資者交流的機會,還需要完善外國創業者的居住環境等。需要與地方政府合作,通過整個地區提供支援。

 

  在初創企業匯聚的城市培育方面,海外走在了前面。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在美國,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獨角獸」企業的8成集中於矽谷、紐約、洛杉磯和波士頓。

 

  紐約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採取行動,2010年為0的獨角獸企業到2017年增至15家。提供創業之後的資金等舉措取得成效,相關的就業機會在4年內增至5倍,達到30萬個。

 

日本在基地建設方面落後於海外(谷歌在首爾建設的創業者培育設施)

 

  在中國,繼北京和上海之外,深圳等地的獨角獸企業也不斷增加。在南韓,美國谷歌在首爾建立了援助初創企業的「谷歌校園(Google Campus)」,還在加強政策層面的支援。

 

  在日本,AI開發企業Preferred Networks被稱為唯一的獨角獸。大幅少於美國的約150家和中國的80多家。初創企業青睞的街區建設也進展遲緩。在爭取創業人才方面,贏得城市間競爭並非易事。

 

  世界銀行的高級民間部門專員維克多指出,「(日本的)主要課題是支援想要全球化的創業者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創業加速器等可以讓創業者與世界投資者建立聯繫,在創業階段為業務戰略制定提供建議。加速器的有效利用將成為關鍵。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