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吹響能源技術革新號角
2020/10/27
左右日本經濟增長力的競爭的號角已經鳴響。日本首相菅義偉10月26日宣佈了使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實質上減為零的目標。有估算認為要實現目標,需要政府和企業攜手推進每年10萬億日元以上的投資,難度較大。成為關鍵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正在被中國等海外企業搶走份額。日本要想使應對氣候變暖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必須要有源自日本的技術創新。
菅義偉在26日的施政演説中針對氣候變暖對策表示,「需要具備將推動明顯增長這一思路的轉變」,強調了在新一代光伏電池等領域力爭實現「革命性創新」的想法。菅義偉還明確表示「最大限度引進可再生能源」。日本將於2021年夏季敲定的下一輪能源基本計劃預計也將推進根本性調整,包括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等。
![]() |
在使溫室氣體實質上減為零的目標制定方面,歐洲等先行一步,日本屬於後來者。如果出現日本在全球環保技術主導權競爭中落敗、應對措施的成本膨脹這一事態,將成為經濟的沉重負擔。京都大學的準教授藤森真一郎等人估算,到2050年,全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7.3萬億日元,接近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
在世界範圍內,中國掌握著主導權。從光伏電池的份額來看,中國企業壟斷了前三。而在海上等有望增加的風力發電機領域,歐美和中國企業排在前五。
![]() |
日企的海上風力發電機(資料圖) |
輸出功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關鍵在於蓄電池,在這一領域各國也就新一代技術展開競爭,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迅速提升存在感。而在歐洲,德國博世和法國雷諾等400家企業和機構設立了「電池聯盟」。
從全球的資金來看,隨著去碳化成為主流,從煤炭火力相關領域撤走投資和融資的趨勢擴大。日本3家大型銀行和保險公司也提出了原則上停止煤炭火力方面新增業務的方針。
日本需要吸引環保資金的戰略性投資。日本東北大學教授明日香壽川等人的估算顯示,去碳化的實現需要政府企業間攜手在2050年之前投入約340萬億日元。相當於每年約11萬億日元。
2018年度日本發電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4.6億噸,6成來自煤炭火力。從電源構成比來看,包括石油等在內的火力發電整體達到77%。核能政策停滯的日本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可再生能源,將是成敗的關鍵。
日本自然能源財團從2050年排放為零反推後得出當前目標,認為到2030年,電源構成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需提高至40~50%。實際上2018年度僅為17%。
日本經濟産業相梶山弘志在10月26日的記者會上,列舉氫能、蓄電池、碳迴圈和海上風力發電,表示「將通過全面動員(政策)加以應對」。考慮到大容量蓄電池的量産支援等,將在今年年底前敲定實施計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