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産回歸補貼對象將剔除口罩
2021/01/20
日本政府將調整海外供給中斷風險提高的産品的國內生産而設置的補貼。日本在新冠疫情擴大後設置了這一補貼制度。由於目前市售口罩和消毒酒精已存在過剩投資的擔憂,將向剔除的方向進行調整。日本認為醫用橡膠手套和電動汽車等汽車零部件的供應持續中斷之際的影響巨大,將集中投入資金。
為促進日本國內新增生産和增産的「針對供應鏈對策的國內投資促進事業費補助金」在2020年5~7月募集,採納了總計203件(金額為3050億日元)。日本在2020年度第3次補充預算案中也列入2100億日元,將於2021年春季再次募集。
![]() |
補貼的上限額將從此前的150億日元下調至100億日元。上次日本國內投資費用的最多4分之3的補貼比例也將降至3分之2。
2020年申請件數總計超過1700件,金額超過1.8萬億日元,日本曾通過預備費來增加預算。還有企業以不符合宗旨的設備更新為目的的投資計劃提出申請。2021年的募集明確提出,條件是國內的新增生産和增産,預先防止沒有採納可能性的企業提出申請。
對象品類從補貼制度啟動之初就定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中國等生産基地的集中度較高;(2)在國民維持健康生活方面非常重要。生産的集中度較高的産品繼續想定為電動汽車相關和半導體。
在電動汽車相關領域,中國在純電動汽車(EV)普及方面先行,零部件産業趨於集中。半導體則是南韓和台灣的生産比例較高,中國大陸也在政府主導下加快國産化。
對國民生活重要的産品將篩選對象。2020年在新冠疫情擴大第1波時出現短缺的口罩、消毒酒精、醫用防護衣的申請相繼出現,在11月採納的對象之中,這3個領域佔到整體的4成。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顯示,在目前的第3波中,此類産品的短缺基本沒有接到報告。
日本的口罩原本是7~8成為進口産品,大部分為中國造。再加上其他行業易於涉足,在低價中國産品的進口也已重啟的目前,甚至還有過剩投資的擔憂。
另一方面,日本將繼續推動目前供應中斷可能性更高的産品的投資。醫用橡膠手套仍處於供應短缺狀態。馬來西亞的大型企業隨著新冠疫情擴大而停止了生産,影響擴大。
關於橡膠手套,2020年11月確定發放補貼的只有KANEKA(鐘化)和Showa Glove。由於生産需要大量的水等的制約,存在難以迅速增産的情況。2020年夏季在香川縣啟動新工廠建設的Showa Glove開始生産要等到2023年春季前後。該領域被認為需要長期支援。
![]() |
口罩生産線(資料圖) |
由於國內的人工費上升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消費擴大,日本企業一直在推進生産基地向海外轉移。日本政府設置推動生産回歸國內的補貼的契機是在2020年3月的未來投資會議上提出供應鏈對策。
當時,主要是汽車零部件和電子零部件成為焦點。在11月確定的補貼中,半導體相關佔整體的1成左右,另一方面,汽車零部件僅為車載電池相關零部件的2件。
在3月的未來投資會議上,作為汽車零部件廠商對國內投資持慎重態度的原因,在日産汽車擔任首席運營官(COO)等職務的委員志賀俊之列舉了「2010~2011年前後的超日元升值的心理陰影」和「勞動力短缺」。在此基礎上,提出需要包括員工培育在內的製造業的數位化支援。推動生産回歸日本國內不僅在於資金的確保,還需要穩定匯率和數位化措施等政府和企業的廣泛努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