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在産業鏈上脫離中國嗎
2021/03/01
美國拜登政府已開始調整支撐支柱産業的重要零部件的供應鏈。將在半導體和稀土等4個品類構建不依賴中國的採購體制,計劃100天以內提出具體政策,美國還將探索與日澳等同盟國和地區企業的合作。也存在像車載電池這樣中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領域,美國此舉的實際效果存疑。
拜登總統2月24日簽署總統令,要求針對(1)半導體、(2)大容量電池、(3)藥品和(4)稀土討論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和應對舉措。針對重點加強的4個品類指出,「對於加強和維持美國的競爭力是不可或缺的」。
總統令雖然沒有提及中國,但可以看出是針對中國。拜登在簽署總統令之前強調,「不能依賴並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和價值觀的外國」。
![]() |
關於以汽車半導體等為中心發生全球供應不足的半導體,美國的超黨派發出要求加強美國生産的呼聲。在野黨共和黨的參議院議員康寧(John Cornyn)24日與拜登舉行會談後向記者表示,「我們具有相同意見」。對於編制為國內設備投資提供資金支援的預演算法案顯示出積極態度。
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統計顯示,美國在半導體設計軟體和製造設備領域分別掌握85%和50%的較高份額,但生産僅為12%。雖然擁有英特爾和高通等在全球顯得強有力的國內企業,但在生産方面,則依賴台積電(TSMC)和南韓三星電子等海外企業。
將半導體定位為核心産業的中國將借助鉅額補貼加以追趕。在今後10年的全球增産投資中,預計中國佔到3~4成。中國大陸的全球生産份額有可能從2020年的15%提高至2030年的24%,超過台灣,躍居世界最大規模。
作為對抗措施,美國正在同時推進對中國大陸企業的打壓和吸引工廠進駐。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SMIC)實施制裁,給尖端半導體的生産踩下煞車。另一方面,成功吸引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工廠。
此外,稀土也依賴中國。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統計顯示,世界産量的58%來自中國,佔美國進口來源國的80%。中國領導層將稀土定位為戰略資源。
稀土的用途廣泛。除了純電動汽車(EV)和風力發電等環保領域之外,在戰鬥機和導彈防禦系統等軍事産品、石油冶煉領域也不可或缺。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的報告書中表示:「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停止對美國及同盟國的稀土出口,將對供應鏈造成沉重衝擊」。
要降低中國依存度,首先有必要確保中國以外的採購渠道。澳大利亞和美國也出産稀土礦石,但由於環境負荷巨大和成本方面的優勢,中國掌握分離和冶煉的大部分。現在,美國將本國出産的礦石出口到中國,然後進口加工品,應用於廣泛産業。美國和澳大利亞正在美國國內推進礦石的分離和冶煉工廠的建設計劃,促使該計劃走上軌道變得重要。
針對成為藥品主要成分的原料,對中國依賴也在提高。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8月,生産面向美國的藥品原料的全球製造工廠的13%、即230家工廠位於中國。工廠數自2010年起在不到10年裏增至2倍以上。
或將發生採購轉向的是佔純電動汽車成本的約3成的鋰離子電池。調查公司MarkLines統計顯示,從2020年車載鋰離子電池的市佔率(按生産容量計算)來看,全球首位為中國的寧德時代(CATL),佔25%。中國企業的優勢是能在國內採購作為原料的鋰,比亞迪(BYD)也排在第4位。
![]() |
2月24日簽署總統令的拜登(華盛頓)(Reuters) |
在施政願景中提出脫碳目標、加快推進電動汽車普及的拜登政府不滿「美國是電動汽車的純出口國,但並不是電池生産領導者」。寧德時代也向美國特斯拉供應電池。為了降低對華依賴,美國需要與電池産量僅次於中國的南韓和日本合作。
美國面臨的難題同樣也被日本等同盟國面對。美國政府官員為了降低對華依存,指出「進口限制也是一個選項」。外國企業為了能繼續向美國出口,也不得不採取不使用中國零部件等與中國保持距離的被迫姿態。
某位日本國內半導體廠商相關人士抱怨説「美國和中國都是重要市場。希望在沒有障礙的狀態下開展業務」。但也有企業發現了商機。日本國內從事半導體設計的相關人士表示「如果中國企業脫離採購網,將以此展開營業」。
還出現了與美國加強聯繫的動向。美國在臺協會(AIT)的所長2月25日與台灣半導體相關企業的高管等數十人舉行了會談,要求與美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拿到的資料顯示,德國在臺協會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等機構的代表也參加了會議。也有企業將美國主導的採購網視作新的安全保障。
在稀土方面,同盟國有可能採取跟美國相似的應對措施。日本已通過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出資澳大利亞的礦山公司,以推動減少對中國依存的稀土生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鳳山太成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