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擬構建防半導體缺貨框架
2022/04/02
日美兩國政府將在構建有關半導體等供應鏈的新框架方面展開合作,將協調簽署「構建防止缺貨的機制」的文件,呼籲東盟(ASEAN)參加。這也被認為是將降低對中國經濟依存的措施。
美國將在2022年內建立以戰略物資穩定供應等為目的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其構想是具有自由和民主主義等共同價值觀等、能相互信賴的國家之間建立經濟圈,但具體內容還不得而知。
最近,美國政府向日本的相關省廳寄送旨在推動東盟加入的文件草案,啟動了措辭的調整。在東盟國家中,與中國聯繫密切的國家不在少數,將避免過度刺激中國的表述,使各國容易加入上述框架。
![]()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總統拜登在NATO總部(3月24日攝于布魯塞爾,KYODO) |
考慮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的世界經濟混亂,美國將重新構建以日本等友好國家為中心的供應鏈,力爭降低經濟安全保障方面的風險。
對於儘早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因美國國內的反對而顯得困難,存在推進替代性的經濟合作構想的一面。
文件草案提出,「國際供應鏈適當發揮功能有助於本國生産基地的強化,保證商品的供給,確保就業」,加入了「尊重勞動標準」的措辭。
將半導體和清潔能源定為「重要部門」,同時提出框架的參加國「在原材料的獲取方面擴大合作」。
提出在去碳化的趨勢下,「為了加快清潔能源的普及,將匯聚所需的技術和投資」。還呼籲維持自由度高的貿易體制和推進數位領域的合作。
並非單純的經濟方面的措施。文件草案強調「這個地區的經濟和外交政策的利益相互交織」。
美國被認為也將呼籲南韓參加合作,但也存在課題。
據日本政府高官透露,美國2021年秋季曾摸索日韓兩國儘早設置有關確保半導體的工作組,還表示存在讓尖端半導體的生産份額較高的台灣加入的方案。
在經過半年仍未取得進展的背後,有圍繞半導體原材料的日韓摩擦問題。日本2019年加強了對南韓的出口管理。
在那個時期,勒令日本企業賠償前勞工的南韓大法院(最高法院)判決和南韓艦船對自衛隊飛機的雷達照射等導致關係惡化。
將於2022年5月就任的南韓下一任總統尹錫悅對於對日關係改善發出了積極的言論。由於存在輿論反應敏感的歷史問題,改善關係並非易事,但美國計劃推動南韓新政權與日本展開合作。
如果日美韓和台灣在半導體領域合作,將成為超過世界生産份額7成的框架。東南亞的半導體投資正在增加,有望成為將來的生産基地。還將應對中國大陸力爭統一的台灣出現危機的事態。
日美韓的外交部長2月在夏威夷召開的會談中發佈了聯合聲明。納入了「強調了(三國)為提高經濟安全保障而不斷展開合作的重要性」這一措辭。能否為具體落實這種方向性鋪平道路仍難以預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