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買黃金創55年新高,遠離美元?
2023/02/02
中國和土耳其等國的央行正在大量買入黃金。2022年的凈購買量創出55年來最高水準。有分析認為由於俄烏衝突後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持有的美元被凍結,各國正在積極轉向在制裁下也容易買賣的黃金。貿易和金融交易領域也出現遠離美元的趨勢,例如中國增加人民幣計價的原油進口,軸心貨幣美元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減弱。
![]() |
國際調查機構世界黃金協會(WGC)1月31日發佈了2022年的黃金交易報告。央行的凈購買量(買入減去賣出的數值)為1135噸,創出1967年(1404噸)以來的最高水準。
之前黃金和美元採取固定比價的美元黃金本位制,1967年因美國財政赤字和英鎊貶值而出現動搖,「歐洲央行大量購買黃金」(世界黃金協會)。1971年發展到美國停止美元與黃金兌換的「尼克森衝擊」。
2022年的購買量出現自那以來的歷史性變化。有分析認為,對俄羅斯制裁成為購買的契機。日本金融和貴金屬分析師龜井幸一郎表示,「給人的感覺是,如果與歐美産生對立,持有美元等‘西方’經濟圈資産的風險很高」。
世界黃金協會匯總了各國央行等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的黃金持有量。對於雖未向IMF報告、但根據自主調查可認為購買的準確度極高的部分,即使並未報告,仍以不公開國名的形式計算,匯總了世界整體的交易。
按國家來看,黃金購買量突出的是中國。在11~12月的2個月裏購買了62噸。公開數據是中國3年來的首次。在截至11月的1年裏,中國將美國國債減持約2成,全年黃金購買量有可能更加巨大。通貨膨脹下的土耳其(148噸)、印度(33噸)、卡達(35噸)和烏茲別克(34噸)也大量購買了黃金。
俄烏衝突後停止外匯儲備公開的俄羅斯等也被認為是黃金的大買家。市場分析師豐島逸夫表示:「俄羅斯是産金國,儲備本國黃金作為外匯儲備的可能性很高」。
各國央行買入黃金自雷曼危機後的2010年前後變得積極。獲得樂天證券的吉田哲的協助,日本經濟新聞分析了2012年底和2022年的黃金持有量,最明顯增加持有量的是俄羅斯,在10年裏增至約2.4倍的2298噸。中國也增加約950噸,增幅僅次於俄羅斯。從黃金佔外匯儲備的比率來看,俄羅斯在10年裏從約1成提高至約2成。
根據總部設在瑞典哥德堡大學的V-Dem研究所計算的「自由民主主義指數」,增加黃金持有的國家大多被歸為「非民主主義」。還存在實際成為制裁對象的國家的購買,例如匈牙利將黃金持有量在10年裏增至30倍的94噸。
除了制裁以外,對世界經濟、通貨膨脹和美國經濟的擔憂也成為作為分散外匯儲備的一環而買入黃金的背景。波蘭國家銀行(央行)表示,「黃金不與任何國家的經濟掛鉤,能抵禦世界金融市場的混亂」。
![]() |
央行買入黃金是遠離美元的象徵。美元佔外匯儲備的比例在2000年曾超過7成,但目前開始低於6成。
IMF的數據顯示,美元在貿易中的份額仍為逾88%(按買和賣合計計算整體為200%),仍是居支配地位的貨幣。不過,中國與俄羅斯和伊朗的原油交易改用人民幣計價,份額達到7%,躍居世界第5位。
日本貴金屬市場協會的池水雄一指出,「各國央行買入黃金稱得上是動搖美元一強格局的跡象」。如果各國減少對美元的依存度,「有事」之際歐美實施金融制裁的效果將隨之減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