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F就加強供應鏈達成協定

2023/05/29


      美國主導的新經濟圈構想「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的部長會議於5月27日(北京時間28日淩晨)閉幕。就加強重要物資供應鏈的協定達成協定。考慮到半導體和重要礦物等物資,將建立穩定供應的體制,以此帶動脫離對中國的依賴。

 

      日美及東南亞各國等14個國家參加的IPEF於2022年5月啟動,這是首次匯總具體成果。在(1)貿易、(2)供應鏈、(3)清潔經濟、(4)公平經濟等4個領域中,率先針對供應鏈達成了協議。將加緊敲定協議文件,由成員國簽字後生效。

 

 

      新冠疫情蔓延導致供應鏈中斷,對各國的經濟活動産生了負面影響。根據新協定,成員國將自平時起共用資訊,努力在區域內擴大供應企業。如果陷入供應短缺的國家提出要求,各國將討論如何應對。不會強制企業公開資訊和供應産品。

  

      日美兩國政府透露,簽署供應鏈的多邊協定在世界上尚屬首次。日美希望通過建立亞洲經濟圈的合作框架,遏制中國主導性質的經濟活動。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表示,「改善商業環境,是合作關係的基礎,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日本經濟産業相西村康稔表示,「包括被稱為全球南方的國家在內,構建強韌的供應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其餘三個領域將繼續展開談判。美國計劃最快在11月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之際完成整體談判。此次部長級會議還同意啟動由日本主導、在氫技術領域展開合作的「區域氫倡議」。

 

      但IPEF在剩下領域的談判有可能陷入困境。與貿易自由化相比,美國更重視勞動慣例的改善和環保問題,而東南亞則追求實際利益。

  

      此次會議就加強供應鏈的協定達成一致,取得了一定進展。而在其他領域,美國與東南亞的立場分歧明顯。

 

      美國拜登政府把重點放在勞動和環保上。試圖在協議中加入遵守國際勞工規則的規定。力爭消除強制勞動等惡性勞動慣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記者會上表示,IPEF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中産階級而革新貿易方式」。

 


   

      還試圖加入要求遵守環保措施的規定。聚焦於漁業等廣泛領域,甚至出現了限制捕鯨的方案。

 

      美國的新貿易政策是國內形勢的體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戴琪5月25日在各國代表團面前發表演講,稱傳統的自由貿易並未惠及勞動者。總部位於底特律的大型汽車企業的工會負責人也登臺亮相。

 

      以底特律為中心的製造業因海外産品流入而陷入衰退,勞動者的不滿導致了2017年川普政府(共和黨)的上台。拜登總統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對勞動者選票的動向感到擔憂。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史考特·米勒指出,「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與中國對話就會獲得機場,與美國對話則會得到教訓」。

 

      建立高水準的數據流通規則的預期正在下降。美國已轉向謹慎。因為美國執政黨民主黨批評稱「只會有利於IT(資訊化技術)巨頭‘GAFA’」。

 

      日本政府試圖在美國和東南亞之間進行斡旋。如果IPEF談判陷入僵局,中國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增強。日本在今後的談判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西野杏菜 飛田臨太郎 底特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