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環保貸款1年裏增至逾4倍
2022/04/11
在亞洲,旨在降低環境負擔的貸款正在增加。2021年的貸款額激增至約560億美元,是上年的4倍多,在僅限用於給改善環境帶來直接效果的業務的貸款方面,已經反超領跑的歐洲。各國創建環保貸款的支援制度也成為東風,將不斷轉向可再生能源。亞洲佔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半,環保資金的需求突出。貸款規模或將進一步增加。
新加坡的Sunseap Group計劃在樓宇的屋頂上等處設置太陽能發電裝置,産生總計約10萬兆瓦時電力。據悉二氧化碳減排量可以達到每年6.8萬噸以上。為了確保投資資金,2021年11月從新加坡大華銀行(UOB)和星展銀行(DBS)貸款8580萬美元。
Sunseap將積極利用用途限定為改善環境的業務、被稱為綠色貸款的貸款形態。除了通常的貸款手續之外,還具有只要從外部的評估機構獲得一定的評價、即可享受利率優惠等的特點。此外,雖然沒有限定業務、但企業需提出環保等目標的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SLL)也屬於同樣的貸款。
![]()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2020年建立了在環保貸款方面向企業和銀行提供補貼的制度。借款方每次貸款可獲得最多約10萬新元(約合人民幣46.6萬元)的補貼。
在亞洲各國,政府積極採取支援措施。菲律賓政府和菲律賓中央銀行2021年秋季提出了促進環保貸款的方針。菲律賓央行行長班傑明·迪科諾指出,「銀行業應該為了對轉向低碳經濟作出貢獻而迅速採取行動」。
![]() |
日本的光伏發電設備(資料圖) |
菲律賓最大的銀行菲律賓金融銀行(BDO Unibank)2021年12月宣佈,發行50億披索(約合人民幣6.2億元)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從市場籌集的資金將用於對企業提供環保業務的貸款等。
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年11月宣佈了面向涉足太陽能和風力等清潔能源與節能業務的企業的低息貸款制度。通過全國性的金融機構,以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貸款優惠利率)同等的利率提供貸款。
在環保貸款領域,過去歐洲一直領跑。2019年歐洲的貸款額佔到世界整體的7成以上。而在亞太地區,以金融機構的支援等為東風,環保貸款正在增加。在限定用途的綠色貸款領域,亞太已經反超歐洲,2021年的貸款額達到歐洲的約2倍。
雖然從環保貸款整體來看仍落後於歐洲,但差距正在縮小,佔世界整體的比例從2020年的13%大幅提高至2021年的26%。在日本國內,2022年綠色貸款的金額截至3月21日達到1304億日元,以超過上年(1490億日元)的速度在增長。
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更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亞洲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64億噸,佔世界的近一半。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統計,從達成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截至2050年的年投資額來看,亞洲及大洋洲為1.314萬億美元,是歐洲(4880億美元)的2.5倍以上。從全球整體來看,亞太地區約佔一半。
亞洲不僅存在潛在的資金需求,而且由於目前的俄烏衝突帶來的資源價格上漲,正在加快轉向可再生能源。歐洲減少進口俄羅斯産原油和天然氣,要轉向從對亞洲出口較多的中東和美國等採購。
在亞洲,預計環保貸款還將不斷增加。雖然政府完善支援制度,但評估環保業務盈利能力的專業機構和人才不夠充足。這些課題需要亞洲的政府和金融機構加以解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手塚悟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