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直面「綠色通膨」難題
2021/12/30
全球物價正在上漲,而快速轉向脫碳化成為原因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的天然氣需求增加,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電力價格上升又導致有色金屬的供給放緩,鋁價一度創出13年來新高。從中長期來看,有色金屬受益於純電動汽車(EV)等,需求將增加,今後的價格或高居不下。全球正面臨防止氣候變暖和抑制脫碳化引發的物價上漲這一「綠色通膨(Greenflation)」的課題。
![]() |
金融資訊提供商Refinitiv的統計顯示,歐洲天然氣價格12月21日漲至184~186歐元/兆瓦時區間。即使在目前,與2020年底相比也達到5倍的高價。原因是在歐洲,伴隨脫碳化趨勢,面向煤炭火力發電的投資減少,作為替代燃料,天然氣的消費隨之增加,加之在天然氣的供應方面,俄羅斯的出口停滯,供求日趨緊張。
鋁價上漲4成
天然氣價格走高正在推高有色金屬價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鋁3個月期貨目前漲至約2800美元/噸,達到比2020年底高出4成的水準。10月中旬一度突破3200美元大關,創出2008年以來新高。銅和鋅也分別上漲2成和3成。
![]() |
資料圖(REUTERS) |
背後存在的狀況是,天然氣價格走高推動電力價格上漲、生産時消耗大量電力的有色金屬的生産成本隨之增加、有色金屬大企業陷入生産停滯。在秋季以後,荷蘭的阿得爾鋁業(Aldel)宣佈鋁的部分冶煉廠停工,而比利時的鋅業巨頭Nyrstar和瑞士的Glencore則宣佈鋅的一部分冶煉廠停工。
另外,在脫碳化趨勢促使需求增加的純電動汽車領域,鋁被大量用於車身的輕量化。用於馬達等的銅的使用量達到引擎汽車的4倍。在風力發電領域,佈線和馬達也大量使用銅,這種需求增加也在推高價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