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3月漲幅大,能否持續?

2023/03/27


  在歐美的金融動盪尚未平息的情況下,為躲避風險而買入日元的動向十分明顯。在全球25種主要貨幣中,3月日元的漲幅最大。歐美金融動盪的根源在於上調政策利率引發國債價格下跌擔憂。市場認為,日本因日本銀行(央行)繼續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國債價格下跌風險較低,很難受到金融動盪的影響。也有看法認為,由於日本的貿易逆差成為常態等原因,出於實際需求而賣出日元的壓力持續存在,為規避風險而買入日元只是臨時動向。

   

  把貿易量等考慮進去來反映各國貨幣綜合實力的「日經貨幣指數」顯示,3月23日與2月底相比,日元的漲幅達到3.2%,在25種貨幣中最高。3月24日,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攀升至至1美元兌129日元區間,這是1個半月以來的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的最高水準。

   

     

  日元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矽谷銀行(SVB)破産和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 Group)陷入經營危機導致歐美金融體系動盪。市場對加息導致的國債票面損失以及AT1債券的擔憂不斷擴大。金融機構的經營惡化引發的經濟下行擔憂也在增加,全世界的資金不斷流向價格下跌風險較小的資産。

    

  其中之一就是日元。由於日本銀行繼續推行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日本國債收益率的波動幅度小于歐美。從銀行主要投資的5年期國債來看,美國國債從2021年年底的1.2%區間一度上升到4.5%,漲幅超過3%(債券價格下跌)。而日本國債則從-0.08%上漲到0.33%,僅上漲0.4%左右。

    

  「3月,日元對幾乎所有貨幣的匯率都出現上升,金融動盪並未波及到日元,因而(日元)成為容易被投資者選擇的避險貨幣」(岡三證券的武部力也)。

  

     

  目前的日元升值好像是由海外資金主導的。日本財務省3月24日公佈的對外和對內證券投資數據表明,3月12日~18日,海外資金買超日本中長期債券4萬億日元,創下周買超額的歷史最高紀錄。由於海外資金是為了躲避風險而購買日本國債,因此日元需求不斷擴大。

    

  貨幣漲幅排在前列的大多是經濟比較穩定的亞洲貨幣,例如泰銖(上漲1.2%)、人民幣(上漲0.6%)等。由於市場預計「隨著中國經濟重啟等,泰國旅遊業將恢復,泰國經濟將恢復到經常盈餘」(SMBC日興證券的平山廣太),因此紛紛買入泰銖。中國的經常收支則是一直保持盈餘狀態。

   


       

  即便如此,為了躲避風險而買入日元也沒有出現以往的勢頭。2008年雷曼危機及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由於以日本鉅額貿易順差為背景的實際日元買入需求、以及日本國內企業想把海外資産搬回國內,日元迅速升值。2011年創下了1美元兌75日元32錢的二戰後最高點。

    

  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在能源方面越來越依賴海外,加上隨著日本企業的競爭力下降,出口增長緩慢,現在貿易逆差已經成為常態。2月日本的貿易逆差創出同月曆史新高等,實際需求方面始終面臨日元貶值壓力。

  

    

  日本企業不斷進軍國外,把獲得的利潤在當地進行再投資等,資金回流日本的動向也有限。

    

  瑞穗銀行的唐鐮大輔指出:「由於保持貿易逆差,即使國際金融動盪擴大,日元匯率的高點也將止步於1美元兌125日元左右」。

    

  在外匯市場上,市場參與者躲避風險時購買的貨幣被稱為「安全貨幣」。作為世界軸心貨幣的美元、永久中立國瑞士的瑞士法郎、世界最大對外債權國日本的日元一直被視作安全貨幣。

  

日元(REUTERS)

    

  這次是由於美國和瑞士金融動盪這一「對方失誤」而産生的躲避風險的日元升值。但隨著日本經濟結構變化,日元作為安全貨幣的地位正在動搖。目前的買入日元還會持續嗎?需要注意日元升值的可持續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