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6月GDP下滑 恐受中國減速波及

2015/08/18


        8月17日,日本政府發佈4~6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速報值,時隔3個季度再次陷入負增長。雖然社會普遍認為,GDP下滑僅為暫時,7~9月以後將重新恢復增長,但中國的經濟減速和食品價格上漲將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有可能對經濟復甦産生負面影響。

  日本內閣府於8月17日發佈的4~6月GDP速報值顯示,剔除物價變動影響的實際季節調整值為環比下降0.4%,按年率換算下降1.6%。
  
  「暫時性因素」

  但是,日本政府和民營調查機構都認為負增長具有暫時性,經濟正處於橫向波動區間。日本經濟財政與再生相甘利明在1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由於氣候異常導致空調銷量減少以及增稅帶來的輕型汽車銷量下滑等,「暫時性因素非常多。經濟復甦的可能性很大」。

  對10家民營調查機構發表的預期值進行統計顯示,7~9月的實際經濟增長率預期為按年率換算平均增長1.9%。沒有一家調查機構預計日本經濟將連續2季度陷入負增長,認為經濟將進入減速局面的觀點為0。野村證券的木下智夫表示,「在出口、個人消費和設備投資這3個引擎的帶動下,經濟將回歸復甦軌道」。

  個人消費方面,炎熱的夏季使飲料等季節性商品的銷量出現增長。此外,各個地方自治體為刺激個人消費在3月底決定發行的「商品優惠券」,其90%將銷售到9月底。這也對個人消費構成利多。雖然4~6月的設備投資處於持平水準,但日本銀行(央行)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調查顯示,企業的大規模計劃正在陸續制定中。

  不過,仍然存在下行風險。受海外經濟減速的影響,4~6月出口下滑超出預期。對中國和東南亞出口的智慧手機零部件和汽車出現下滑,對美國出口的生産機械也萎靡不振。

  巴克萊證券的森田京平預測稱,「受美國經濟復甦的推動,出口將在7~9月轉為增加」,但對中國等亞洲國家出口的前景仍嚴重充滿不確定性。

  中國人民幣貶值可能有助於本國經濟的復甦。另一方面,對於日本貿易來説,存在低價中國産品的進口增加、日本出口減少的風險。

  人民幣貶值令人擔憂

  此外,如果人民幣貶值導致中國人的購買力下降,訪日外國遊客的消費也有可能放緩。4~6月的訪日遊客消費總額換算為年率實際達到2.5萬億日元,創出歷史新高。如果外國遊客消費陷入冷卻,將對日本地方經濟造成打擊。

  資源型國家和新興國家的經濟放緩也構成風險因素。由於中國需求減少,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如果美國加息導致投資資金撤走,新興國家的經濟也將隨之下滑,對日本出口的消極影響風險將增加。

  日本國內家庭收支的節約意識正在加強,這也構成風險因素。由於日元貶值,食用油和調料等生活必需品持續漲價,儘管很多大企業在春季漲了工資,但仍出現了家庭加強儲蓄的跡象。如果消費者信心進一步減弱,將成為拉低消費的因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