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讓通貨緊縮壓力加大

2019/02/13


      中美兩國的貿易戰給産業材料帶來的降價壓力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對經濟減速保持警惕的中國減少投資,另外由於加徵關稅導致出口下降,鋼材等出現供應過剩的苗頭。纖維原料和大豆的過剩勢頭也根深蒂固。1930年代興起的保護主義曾導致商品價格走低,致使經濟出現大恐慌。中美兩國以3月1日為期限推進貿易談判。如果雙方的解決方案沒有達成一致,價格大幅下滑的商品會越來越多,給全球經濟帶來的風險也會加大。

 

       成為家電及建材材料的熱軋板圈的亞洲出口價格為每噸550美元左右。較超過600美元的2018年秋季減少了10%。中國農曆春節前夕,雖有部分已經簽約,但日本一大型高爐廠商的營業負責人表示,「價格何時停止下滑,目前無法預計」。

 

中國面向家電和汽車的鋼材需求出現減少(GETTY-KYODO)

 

      其背景是中國製造的熱軋板圈價格出現下滑。截至1月下旬,出口價格為每噸467美元左右,較去年夏季減少20%。受美國川普政權發動貿易戰的影響,中國等的鋼鐵製品從2018年3月開始被加徵25%的關稅。根據美國的貿易統計,中國對美國出口量(2018年1~11月)同比減少14%。

  

   全球增長乏力

   

      貿易戰導致對經濟惡化産生擔憂,中國國內的設備投資也出現減速。內需增長乏力。世界鋼鐵協會預測,2019年全球鋼鐵消耗量比上年增長1.4%,達到16.812億噸。預計中國需求增長乏力,將低於2018年的增長率(3.9%)。

  

      出現過剩勢頭的粗鋼産量和相關製品消耗量的差「供求差額」2018年與上年相比增加12%,達到約1.5億噸。中國淘汰過剩設備和資産價格下滑等導致這一差額出現縮小,但與創下近期最低值的2016年相比,擴大了30%。中國等的增産帶來了影響。

   

      在鋼鐵行業內有觀點認為,2019年因全球減産,供求差額很難縮小。有觀點猜測中國將進行生産調整,而美國鋼鐵將重新啟動高爐設備等,大幅增産。

   


   

      據美國紙媒報道,紐柯(Nucor)等將增強設備,美國的鋼鐵産能預計較貿易戰之前的水準增加1600萬噸(18%)。主要消耗對象汽車領域的銷售將崛起,供給過剩的勢頭在美國也開始顯現。2018年7月每噸價格超過一千美元的熱軋板圈如今下滑到760美元左右。

   

      對於材料過剩,日本企業也不得不加以應對。「可能有必要進行12年以來的首次減産」,日本國內最大的尼龍纖維原料廠商宇部興産內部在進入2019年以後明顯出現這種緊張感。纖維原料己內醯胺的亞洲出口價格受供需緩和的影響出現急速下滑。1月下旬現貨價格為每噸1670美元,比上月減少15%。

   

      尼龍纖維工廠比較集中的中國佔全球原料需求的一半。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中國經濟減速,中國纖維廠商等設想服裝領域的需求減少。宇部興産表示,「只能持有最低限度的原料庫存」。

   

      預計中長期內需求會出現增長,在中國的設備增強也是一大因素。産能相當於宇部興産日本整體産能約三分之一的10萬噸以上規模的中國全新工廠啟動,過剩感不斷增強。

   

       大豆也是一樣。美國農業部等匯總的2019年秋季全球庫存預測為1.0672億噸。預計比上年多出9%。美國産大豆因中國加徵關稅,貿易量減少。僅靠擴大對歐洲出口無法填補空缺,庫存不斷增加。為了獲取中國需求,巴西準備增産。「與往年相比,播種速度加快」(資源與糧食問題研究所代表柴田明夫)。國際價格低於上年同期水準。

   

  出口減少與經濟萎縮

   

      各國專注於生産自己擅長的商品,其他的商品通過進口採購,可以獲取更多利益。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19世紀以「比較優勢」的思想為基礎,提出了自由貿易的優點。在全球得到認可,對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破壞這一秩序的是1930年代以後的保護主義。陷入困境的美國對農産品等多種進口産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施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成立。英國也提高關稅,為了保護本國産業,世界各國紛紛轉向走貿易限制道路。有人指出,此舉導致出口低迷,致使全球大恐慌愈發嚴重。

  

      如今雖然沒有發生大恐慌時代的混亂,但「中國的過剩産能和過剩庫存無法消除,在這一背景下,中期內經濟減速風險可能會加大」(法國巴黎銀行證券河野龍太郎)。貿易限制長期化將進一步推進供給過剩,通貨緊縮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如果在3月1日之前,美國與中國的磋商如果無法達成一致,美國打算進一步提高追加關稅。撼動世界經濟的「曾經走過的路」可能會繼續重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岡森章男、飯島圭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