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經濟現減速跡象,5國GDP僅增4.8%

2019/02/21


   東南亞經濟正在發生異變。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ADB)發佈的數據顯示,東南亞5個主要國家的2018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平均同比增長4.8%,時隔3年低於上年。泰國和新加坡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自2018年下半年起出口低迷。即使是維持高增長的菲律賓,個人消費也增長乏力,區域內經濟的減速跡象正在加強。

 

 東南亞5國的GDP增長率自2015年起保持擴大趨勢,但2018年比上年降低0.3個百分點。除了各國的國內因素之外,亞行的經濟研究和區域合作局局長阿布德爾·阿貝德(音譯)表示:「自2018年下半年起,貿易摩擦開始投下陰影」。

 

 

 在泰國最大貿易港林查班港,裝載天然橡膠的貨櫃少於往年。2018年9月美國啟動對中國造輪胎的緊急進口限制,泰國對佔世界需求約4成的中國的出口踩下急煞車。泰國企業、世界最大天然橡膠企業詩董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威查彭(音譯)表示,「已經無法依賴原材料出口」,顯示出危機感。

 

   泰國2018年上半年按季度計算的GDP增長率徘徊在5%左右,但自同年秋季前後起減速。2018年全年確保了4.1%的增長率,但10~12月僅比上年同期增長3.7%。

 

   泰國工業聯盟(FTI)1月預測稱,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佔産量5~6成的出口表現低迷,2019年汽車産量將比上年下降1%。根據今後中美磋商的走向,出口的低迷有可能邁向長期化。

 

 在新加坡,對中國電子零部件等出口低迷。2018年10~12月GDP增長率為1.9%,時隔12個季度降至2%以下。政府預測2018年達到3.2%的增長率到2019年將低於2.5%。

 

 馬來西亞央行行長尤努斯指出,「2018年全球貿易摩擦的影響並未表面化,但2019年增長預期應考慮這些負面影響」。在區域內,對貿易戰影響擴大的警惕感強烈。

 

   除貿易戰以外,也有國內因素明顯産生影響的國家。在菲律賓,由於白米等食品供給不足,通貨膨脹加劇。佔GDP的7成的個人消費增長乏力。2018年10~12月增長率為6.1%,2018年全年為6.2%,大幅低於作為政府最初目標的7~8%。

 


 

   在位於首都馬尼拉的豐田的該國最大專賣店,進入2018年後顧客變得稀少。同年銷量為5738輛,比上年下降3成。物價持續上升,銷售負責人科尼·薩蘭(音譯)説:「消費者已沒錢用於耐用品」。

 

國中部林查班港(三村幸作 攝)

 

   面臨財政重建的馬來西亞抑制公共投資産生了負面影響。馬哈迪政權2018年7月決定大幅壓縮新鐵道路線的費用。已開工建設的東海岸鐵路建設也已停工。2018年公共投資比上年減少5.2%,實際經濟增長率也僅為4.7%。

 

   在東南亞各國,今後經濟刺激對策或將提上議事日程。隨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表示停止加息,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加息壓力減輕,形成了各國央行採取降息等行動的餘地。在2018年為抑制通貨膨脹而多次加息的菲律賓,市場相關人士有觀點認為「為刺激經濟,年內降息已納入視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遠藤淳 馬尼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