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被推向衰退邊緣

2019/08/28


  德國經濟目前正被推向衰退的邊緣。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造成的出口和生産下滑是最大原因,但企業景氣程度惡化的情況不僅限於製造業,還擴大到了一直表現堅挺的服務業和商業領域。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採取經濟刺激政策,德國總理梅克爾、財長肖爾茨的決斷成為了焦點。

   

  德國聯邦統計局8月27日公佈了4~6月國內生産總值(GDP,修訂值),實際增長率與速報值相同,同比下降0.1%。從不同項目來看,出口大幅下滑,而國內消費和投資保持增長,整體略減的情況浮現出來。

   

  汽車産量減少12%

   

  正如GDP統計數據顯示的那樣,經濟減速的根源是出口和生産下滑。德國經濟的支柱——汽車産業2019年1~7月産量同比減少12%。佔到生産總量4分之3的出口減少了14%,這成為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即使進入夏季,也未能擺脫下降趨勢。

 

   

  梅克爾表示,「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已經在德國汽車産業中表現出來」。也有觀點認為,中德首腦之間每年互訪,構築蜜月關係,加深兩國關係,這一做法反而適得其反。

       

  不過,通過GDP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一直依賴的國內需求的前景仍有不穩定因素。德國聯邦統計局透露,對機械和設備的「投資增長出現下滑」,貿易戰和英國脫歐的不確定前景也極有可能給企業經營者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26日公佈的8月商業景氣指數創下了自歐洲債務危機最為嚴峻的2012年11月以來、時隔約7年的最低水準。該研究所表示,「企業經營者的不安情緒越來越嚴重,悲觀論逐漸擴大」,除了製造業,服務業和商業領域等的經濟情況也進一步惡化。

      

  「出口、生産下滑,只靠內需不可能堅挺」。歐洲央行(ECB)等一直以來的擔憂帶來了現實味道。在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企業也很難輕易決定進行投資。德國聯邦銀行表示,「建設、酒店、餐廳的銷售額減少,批發業也陷入低迷狀態」,嚴峻的情況開始逐漸顯露出來。

       


        

  德國聯邦銀行(央行)在8月的月報中警告稱,7~9月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此次的GDP統計如果反映出德國經濟的停滯感擴大,那就極有可能出現意味著經濟衰退的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

  

  歐洲經濟依賴德國

   

  德國的GDP佔歐洲2成以上,如果出現減退,整個歐洲的經濟也很可能減速。以汽車産業為中心供應鏈緊密相連的捷克和匈牙利約有30%的出口面向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多國對歐盟內擁有最多人口的德國經濟的依賴越來越大。

     

  德國工業聯合會的約阿希姆·朗表示,「應該利用財政政策的空間」。在宛如落日的經濟惡化面前,産業界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政府採取財政刺激政策。多家德國媒體也報導稱「2010年以來的熱潮已經結束」(《德國商報》)等,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政府不應該僅拘泥於財政盈餘。

    

德國國會和國旗(Reuters)

     

  實際上,德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有很大空間。德國財政部表示,2019年公共債務的GDP佔比預計約為59%,朝著滿足歐盟財政標準的水準不斷改善。這是德國不顧其他主要國家的批判,堅守財政健全政策的結果。

       

  德國總理梅克爾、財長肖爾茨均認為如果問題嚴重,會毫不猶豫採取財政刺激政策。不過問題是何時行動。梅克爾身邊的德國聯邦銀行行長魏德曼8月25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明了相比金融政策更需採取財政政策的觀點。其同時表示,「沒有恐慌的理由」,展現出了慎重的姿態。過於擔心速度問題,也存在著錯失良機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石川潤 柏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