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國家越來越依賴消費稅

2019/10/07


  主要國家對消費稅的依賴度正在提高。日本在平成時代(1989~2019年)開端引入消費稅,稅收的重心漸漸從所得稅等向消費稅轉移,與日本一樣,消費稅在已開發國家稅收中所佔比重在約30年裏提高了近一倍,增至20%。隨著全球化和數位化的加速,準確把握企業和個人的收入變得越來越困難,預計對消費的徵稅將進一步推進。

  

  在日本,稅收分為負擔者直接為納稅者的「直接稅」和負擔者與納稅者不同的「間接稅」。直接稅包括所得稅和法人稅。最具代表性的間接稅為對廣泛的産品和服務徵收的消費稅,另外還包括酒稅等對特定品類徵收的稅。

      

  

  日本在平成時代30年間,稅收的重心一直向以消費稅為主的間接稅轉移。平成元年國家和地方的直接稅與間接稅之比為7921,到2018年變成6832。預計在10月提高消費稅稅率的2019年度,將變成6733。(國稅為5842)。

  

  在此期間,全球範圍內相當於日本消費稅的增值稅也出現擴大。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截至2018年底,增值稅被168個國家採用,增至1990年的3倍以上。在加入OECD的已開發國家方面,1985年增值稅在稅收(包括社會保險費)中佔11%,到2016年則提高至20%

  

  相比法人稅和所得稅,對日常消費廣泛徵收的增值稅受經濟狀況變化的影響較小,對因社會保障費用等而擴大的財政支出構成支撐。另一方面,同為間接稅、對酒等特定産品和服務的徵稅由於負擔不均衡,一直被縮小。

  

  與增值稅相反,存在感正在漸漸下降的是法人稅。在截至2017年的10年間,主要已開發國家的法人稅佔比基本上全部下降。英國從10%降至逾8%,法國和德國從7%左右降至5%左右,日本也從接近17%降至接近13%

           

  法人稅的佔比降低的原因之一是企業活動日益全球化。各國通過降低法人稅稅率來吸引企業把工廠和區域總部設在本國。另外隨著經濟的數位化,利潤的來源正在從貨物向經營和數據轉移,這也産生了影響。

      


        

  大型IT企業等將這些無形資産放在愛爾蘭等法人稅稅率較低國家的法人。其他國家的法人把一部分收入作為專利使用費和品牌費付給稅率較低國家的法人。這樣可以壓縮其他國家法人的利潤,控制整體的納稅額。有專家表示,「1980年代之後,出現了採取積極稅務戰略的美國企業」。

    

  對企業的利潤徵稅變得越來越困難,主要國家試圖通過消費稅等對每筆交易徵稅以及對銷售額徵稅來尋找活路。英法等國引入「數位服務稅」就是其中一項舉措。數位服務稅是限定IT巨頭的網路廣告等業務,對銷售額按一定比例徵稅的制度,和法人稅相比更能切實獲得稅收。

       

      

  走在上述行動最前頭的是美國。各州正試圖通過被稱作銷售額稅的間接稅來彌補法人稅的窟窿。為企業流向外州而苦惱的俄亥俄州2005年從法人稅向銷售額稅過渡,德克薩斯州等也取消了法人稅。

    

  加速上述趨勢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18年的判決。判決改變了企業未設店舖和物流設施等「物理性據點」的州無法徵收銷售額稅的規則,即使未設據點也能徵稅。

   

  這種稅被稱為「亞馬遜稅」。美國稅務軟體公司Avalara統計顯示,引入這種稅的州已經達到24個,包括紐約州和密西根州等。二十國集團(G20)和OECD正在調整應對數位時代的法人稅規則,向以交易和銷售額為依據的切實徵稅傾斜的趨勢估計不會停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八十島綾平、真鍋和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