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出現通膨萌芽
2021/02/19
以歐美為中心,物價上漲壓力正在提高。在新冠疫情導致眾多産品的供給和運輸能力減弱的背景下,如果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和疫苗普及帶來的經濟正常化推動需求快速復甦,物價上漲可能會加速。通貨膨脹壓力的提高將引發貨幣緊縮預期以及與長期利率上升聯動的美元升值。貨幣政策的選擇或將變得更加困難。
美國1月物價漲幅達到1.4%,逼近疫情前的水準。在美國債券市場,今後10年的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至年2.2%,創出6年半以來的高水準。雖然日本和中國的物價走勢較為疲軟,但歐洲1月物價漲幅達到0.9%,6個月以來首次轉為增長。
![]() |
世界經濟在2020年春季因疫情影響而陷入需求蒸發的危機。從顯示潛在供給能力和需求之差的供需缺口來看,2020年4~6月,美國達到約2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逾10%,需求嚴重不足的局面擴大。由於需求銳減,製造業採取工廠停産等舉措,減少了供給。
目前正處於從迅速收縮轉机向復甦的途中。日本瑞穗證券的小林俊介表示,「以耐用消費品為中心,受夏季以後的需求復甦推動,恢復了工廠作業,但生産跟不上,價格容易上漲」。
在持續面臨供給制約的背景下,首先是遠端辦公等居家需求推動部分家電銷售自2020年夏季起復甦。電視的全球供貨量在2020年4~6月降至5400萬台、同比下滑5%之後,7~9月增長14%,達到7300萬台,明顯增長。個人電腦4~6月增長11%,7~9月增長15%,10~12月增長26%,持續擴大。
![]() |
部分家電的銷量自2020年夏季開始復甦 |
全球汽車銷量也在4月降至約400萬輛之後持續增長,到12月突破800萬輛,超過了上年的水準。
由於這種消費的復甦,廣泛用於家電和汽車的鋼材熱軋捲的東亞交易價格漲至每噸720美元左右,比2020年春季的最低點上漲了7成。在美國則處於約12年半以來的高點附近。作為電視通用零部件的液晶面板的供應持續短缺,國際價格比2020年初上漲約8成。
![]() |
物價上漲的另一個背景因素在於海上運輸等物流網的緊張。雖然貨櫃船減少航次的情況已基本解除,但難以完全應對快速復甦的訂單。上海發往美國的運費為40英呎4000美元左右,漲至2020年初的2.5倍。日本郵船的執行董事丸山徹表示「這種價格水準屬於異常事態」。
已開發國家共通的低通膨這一長期趨勢不會輕易改變。但今後如果疫苗普及和刺激內需的財政政策持續下去,存在導致暫時性的過度通貨膨脹的隱憂。美國財政部前部長桑默斯批評稱,拜登政權的1.9萬億美元經濟對策規模過大,主張「應警惕通貨膨脹風險」。桑默斯認為「在物價開始上升之際,美聯儲(FRB)未必能順利控制住」。
美聯儲否定了較早期的貨幣緊縮。主席鮑威爾在2月10日的演講中表示「目前力爭實現超過2%的物價漲幅」。其態度是與致力於支撐經濟的拜登政權保持步調一致,維持旨在改善就業的目前的貨幣寬鬆政策。
美聯儲也存在苦澀的記憶。2013年,當時的主席伯南克提及縮小資産購買規模,結果利率上漲,引發了股市的暴跌。
但是,如果通貨膨脹壓力加強,市場有可能預先考慮未來的貨幣緊縮。實際上,在金融市場,受物價走高影響,利率正在上升。美國長期利率2月16日漲至1.30%,達到約1年來的高水準。
與此同時,美元仍在繼續升值,17日一度漲至1美元兌106.0~106.4日元,創出5個月以來的高點。美元升值有可能導致背負大量美元債務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償還負擔增加和資金外流。
如何在支撐處於恢復途中的實體經濟的同時,控制反映出暫時性供求不平衡的物價和利率的上升?貨幣政策正面臨著難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