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通膨長期化,物價混亂成全球經濟風險

2022/01/13


      在從新冠疫情復甦的過程中,物價的急劇波動讓全球經濟發生動盪。美國因人手短缺和供應制約等原因,導致歷史性的高通膨長期化。經濟減速的中國2021年的物價上漲率為12年來的最低水準。為了實現脫碳化,對化石燃料的投資減速,造成資源價格持續上漲,物價混亂的不良影響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風險。

  

  

      1月12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2021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7.0%,高通貨膨脹持續。很多勞動者在等待待遇優厚的工作,由於招不到人手,工資上漲壓力加大。奧密克戎毒株疫情的擴大有可能會使供應制約加劇。

 

      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之下發生供應制約。經濟迅速復甦帶來了商品和勞動力不足的不良結果。在企業因人手短缺而紛紛加薪的情況下,勞動者提出更高的待遇要求,工資上漲壓力加大。於是,不斷膨脹的勞動成本反映到服務和商品價格上,導致高通貨膨脹持續。

 

      為了防疫,美國拜登政府為每人發放了最高1400美元的補貼,還特別增加了失業津貼。在獲得一定收入的背景下,雖然提高失業津貼的措施已於9月結束,但勞動力回到職場的動向仍然十分遲緩。11月的主動離職人數創下新高,達到452.7萬人。

 

      美國大型百貨商場梅西百貨(Macy's)為確保人才絞盡腦汁。如果介紹朋友或家人來工作,最多可以得到500美元的獎金,此外,自2022年2月起,還將啟動承擔員工4年學費的制度。即便如此,人手依然不夠,1月該公司縮短了營業時間。

  

 

      工資相對較低的物流領域,以及存在感染風險的零售現場等,均在確保人手上面臨難題。


 

      據美國卡車協會稱,要滿足陸地運輸的需求,需要彌補8萬人的司機缺口,相當於目前的2%。需要長時間離家的長途駕駛等被人們敬而遠之,跳槽現象非常頻繁。2021年6月以後,運輸與倉儲業的工資漲幅一直保持在高於上年5%的水準。

   

  

      作為供應制約領域之一的海運和港口的混亂可能會因為奧密克戎疫情而加劇。據悉,在作為海上運輸門戶的加利福尼亞州港口,作業人員感染奧密克戎的病例增加。

 

      「卡車不夠,員工疲憊不堪」(食品企業)、「2022年1~2月甚至之後,大多數供貨企業都無法交貨」(製造企業)。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2021年12月實施的調查顯示,不少企業叫苦連天。

 

      據美國零售聯合會分析,年底商戰的消費額最高增長11.5%,創下了超過2021年(增長8.2%)的漲幅紀錄。由於供應跟不上迅速恢復的需求,通貨膨脹勢頭無法遏制。

 

      消費者認為物價會繼續上漲。紐約聯邦儲備銀行12月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1年後的預期通貨膨脹率為6%,繼11月之後再次達到6%以上。一旦上漲就很難下降的居住費用等也在上漲,出現了物價上漲長期化的局面。

 

      從長期來看,雖然也有人認為供應會轉向恢復,但恢復正常的道路十分漫長。美國製造商協會2021年12月的調查顯示,認為供應鏈混亂結束時期為「2022年下半年」的成員企業最多,佔比38.8%。其次是認為結束期為「2023年上半年」的企業,佔比達到17.3%。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鮑威爾在1月11日以美國參議院批准其連任為目標舉行的聽證會上就物價上漲率表示,「一直徘徊在遠遠超過(目標2%)的水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鳳山太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