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因物價上漲減速,日美歐低迷
2022/05/19
全球經濟減速擔憂加劇。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導致物價上漲勢頭加劇,為世界經濟帶來沉重負擔,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圖景被迫調整。日美歐1~3月的增長率均出現下滑,還接連下調了4~6月以後的預期。中國應對疫情擴散使供應鏈發生紊亂,美國加息引發金融市場動盪的風險也逐漸顯露。
由於新冠疫苗普及和放寬行動限制,各國經濟逐漸趨於正常。2月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是可能導致這一趨勢中斷的打擊。
主要國家和地區的1~3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復甦乏力跡象明顯。美國是疫情擴大初期的2020年4~6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日本則是時隔一個季度陷入負增長。歐元區和中國的增幅也收窄。
![]() |
歐盟委員會5月16日發佈的經濟預測報告顯示,如果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不穩定,將導致歐元區2022年的經濟增長率下降兩個百分點以上。作為支柱的德國製造業將受到巨大打擊。德國銀行業協會主席克里斯蒂安·澤溫(Christian Sewing)認為:「(如果俄羅斯停止供應天然氣和石油)德國經濟將陷入嚴重衰退」。
中國應對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風險也逐漸顯現。由於上海採取封控措施,4月份中國的統計指標全部出現惡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零售銷售額)同比下降11.1%。
即便以後上海逐步恢復,只要繼續採取嚴格措施,就有可能會根據感染情況對其他城市進行封控。2008年雷曼危機後對世界經濟起到支撐作用的中國,如今成了引發風險的因素之一。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發生異常,也對其他國家産生了影響。豐田因零部件短缺等原因,將5月的全球生産計劃從75萬輛調整至70萬輛左右。儘管已開發國家的需求有所恢復,但由於供應鏈發生紊亂,日本的礦工業生産指數仍低於2019年的水準。
以俄羅斯和中國為發端的供應不安將加大全球物價上漲壓力,拖累個人消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的4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與2021年12月相比,歐洲明顯下滑,其中英國下降了5.7個百分點。
英格蘭銀行(中央銀行)預測,由於通貨膨脹,2022年英國家庭的實際收入將比上年縮水1.75%,降幅創下歷史第二高。英格蘭銀行行長貝利擔心「將給低收入階層帶來困難」。
物價和利率連鎖上漲對旺盛需求拉動的美國經濟而言也成為令人擔憂的因素。佔美國住宅市場9成的二手房銷售套數3月比上月減少3%至577萬套(按年率換算)。創下因外出限制而銷售驟減的2020年6月以來的新低。新購住房的房貸申請數量也持續低於上年。
新冠疫情後的恢復趨勢並未停止。4月美國零售額同比增長0.9%,連續4個月實現增長。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認為「到2023年左右,消費將一直保持強勁勢頭」。美國高盛集團5月14日公佈的4~6月美國GDP預測為年增長2.5%。雖然比原來下調0.4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堅挺。
![]() |
以美國經濟堅挺為背景的美國金融政策轉變也將左右今後的世界經濟。隨著收緊寬鬆金融政策,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價指數進入2022年下跌13%。隨著美元價格上漲,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美元債務負擔也不斷增加。也存在加息過快導致美國經濟失速的風險,能否軟著陸面臨考驗。
在通貨膨脹下防止經濟衰退的關鍵是國際協調。「我們不再採取出口有關的任何不當限制措施」。七國集團(G7)在5月14日的農業部長會談中發表了牽制食品價格暴漲的聯合聲明。
原因是印度宣佈停止出口小麥,表明了本國優先的姿勢。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日美歐與中國也沒有談妥。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國際秩序也到了極限。世界經濟能否回到穩定的恢復軌道無法預測。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南毅郎、大島有美子、筱崎健太、松尾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