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價兩極分化:商品漲、服務跌
2022/07/26
在日本,物價的兩極分化變得明顯。6月的消費者物價當中,食品等商品同比上漲4.9%,而運輸和娛樂等服務則下降0.3%。連續14個月出現漲跌分化。從商品的通貨膨脹來看,資源價格走高帶來的進口價格上升直接産生影響。而服務價格的低迷則明確體現出日本國內需求低迷和工資增長乏力等根深蒂固的通貨緊縮壓力。
![]() |
從日本總務省日前發佈的6月物價漲幅來看,綜合幅度為2.4%,連續3個月超過2%。持續上漲的能源整體上漲16.5%。電費上漲18.0%,汽油上漲12.2%,城市燃氣費上漲21.9%,均維持2位數的上漲。食品整體上漲3.7%,生鮮食品上漲6.5%。
從推高物價整體的貢獻度來看,能源為1.23個百分點,食品為0.97個百分點。加起來佔到6月物價漲幅的9成。
![]() |
東京的加油站 |
這些上漲趨勢突出的品類在物價領域被歸類為「商品」。能源和食品的海外依賴度較高,價格容易受國際行情和匯率的影響。目前的資源價格走高和日元貶值成為通貨膨脹壓力。從商品整體來看,漲幅在資源價格走高加速的2021年秋季超過3%,最近3~5月超過5%。
形成對照的是,統計上的比重與商品基本平分秋色的「服務」的價格持續低迷。6月下跌0.3%,連續16個月處於負值區間。只有面臨原料漲價的餐飲(2.7%)等部分行業明顯上漲。
通信和文化娛樂相關服務下跌5.0%。行動通訊企業下調通信費的動向告一段落後仍存在影響。日常的理髮開支(0.6%)、高爾夫練習費用(0.4%)和按摩費用(0.6%)等的上升也沒有達到足以推動服務物價整體上漲的勢頭。
從已開發國家來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動向的兩極分化也是日本特有的現象。6月,美國物價漲幅整體上達到9.1%,如果僅限於服務則上漲6.2%,維持較高漲幅。歐元區整體上漲8.6%,服務上漲3.4%。
在日本,服務物價難以上漲的背景在於工資上升遲緩。可以説是維持了企業避免漲價、而是通過降低成本(人工費)來賺錢的趨勢。服務業一般屬於勞動密集型,存在人工費與營業收入的比率較高的結構。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計,顯示工資動向的「單位勞動成本」方面,日本2022年將與上年持平。另一方面,經合組織預計美國上漲7.4%,德國上漲3.8%,日本加薪勢頭與之存在顯著差異。
日本調查公司帝國DataBank的6月調查顯示,在製造業,回答稱已實施和計劃實施漲價的比例達到79.9%。但旅館、美容美發、娛樂和軟體等的服務業僅為39.2%。從「想漲價但做不到」的回答來看,服務業為25.3%,高於製造業的11.5%。
服務業也面臨能源成本增大等影響,物價上升壓力正在提高,這一點如出一轍。如果未能加薪而先行漲價,家庭的購買力將下降,成為經濟的包袱。
在成本提高的環境下,如果企業無法做到穩定增長、持續加薪,日本經濟的影響力還將繼續下降。要創造具有競爭力的附加值高的服務,需要提高勞動力的品質,提升生産效率。支援技能再教育等「對人才的投資」日趨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