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否已經進入經濟衰退?

2022/08/01


      2022年1~6月連續2個季度陷入負增長的美國是否已進入經濟衰退了呢?這個問題正在引發爭論。這是因為擔憂政策失敗烙印的美國拜登政府拼命加以否認。判斷經濟步入衰退所需的時間過去平均約為7個月。而11月將迎來中期選舉,討論日趨激烈。

    

      從7月28日發佈的4~6月美國內生産總值(GDP,快報值)來看,實際增長率連續2個季度下滑。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在國際上被稱為技術性衰退,機械地被視為經濟衰退。1949年以後發生了10次,後來全部正式被認定為經濟衰退。如果成為例外,將是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以來、時隔74年首次。未出現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的經濟衰退只有1960年和2001年這2次。

 

      「3個月裏就業人數增加了110萬」,「並非經濟學家等定義的經濟衰退」,在發佈GDP的28日下午,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在新聞發佈會上這樣強調。在野黨共和黨的參議院議員泰德·克魯茲(TedCruz)在推特上批評稱:「這是逃避責任的語言遊戲」。

 

美國財長葉倫7月28日在華盛頓

  

      在美國,負責判斷經濟擴張和衰退的轉捩點的是民間團體的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事後在各項經濟指標達到高水準、隨後下滑之際將頂峰的月份認定為經濟景氣的「波峰」,而在低迷的經濟指標持續復甦之際,將屬於大底的月份視為「波谷」。將從波峰到波谷的期間視為經濟活動萎縮的經濟衰退期。

    

  8位知名學家作出判斷

 

       具體來説,由8位知名學者構成的經濟週期測定委員會經過磋商,判斷經濟景氣的峰谷。史丹佛大學的教授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擔任委員長,委員包括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CEA)前委員長、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克里斯蒂娜·羅默(Christina Romer)等人。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之前的本·伯南克也曾擔任委員。

 

       參考的是剔除物價變動影響的實際增速的個人收入和個人消費支出、非農業部門的就業人數、工礦業産值等。其中,尤其得到重視的是就業情況。葉倫的主張考慮到這一點。美國經濟受到以新冠疫情為背景的嬰兒潮一代提前退休等影響,勞動力短缺嚴重。在經濟週期之中如何對待供應制約帶來的歷史性低失業率,將成為關鍵。

    

       「GDP是噪聲很多的指標」,美國財政部甚至在公佈GDP之前的7月25日發佈了這樣的評論。與1~3月實現正增長的實際國內總收入(GDI)産生偏離,顯得不正常。得出結論稱GDP並未體現汽車零部件等「中間産品」的産值,這一點存在問題。

    

  強勁就業與經濟衰退不相符

 

       除了政府相關人士之外,也有很多觀點指出此次不屬於經濟衰退。「要問是否已步入蕭條,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PNC金融服務集團的Gus Faucher如此表示。最主要理由是就業持續擴大,認為「如果考慮到非常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年內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低」。此外,摩根大通的麥克·費羅利(Michael Feroli)也指出,「在NBER所關注的指標之中,就業的增長與經濟衰退(的判斷)最為格格不入」。

     


    

      焦點是NBER得出結論的時間。新冠疫情之前的2020年2月屬於經濟景氣的「波峰」這一判斷用了4個月時間做出,但2007年12月至雷曼危機進入經濟衰退這一判斷則花費了12個月。1980年以後的6個「波峰」平均用7個月得出結論。

    

 

      如果2022年1~3月的某個時間成為「波峰」,那麼判斷有可能在11月的中期選舉前作出。對於聲稱「並非經濟衰退」的拜登政權將構成打擊。經濟衰退的認定將成為在野黨攻擊政府和執政黨的證據,容易變為政治問題,還容易招致市場情緒波動。NBER的委員會具有避免拙劣而迅速的判斷這一趨勢,此次的判斷有可能進一步推遲。沒有結論的爭論或將長期持續。

    

 存在判定之前步入嚴重蕭條的可能性

 

        浮出水面的是在1~6月是否屬於經濟衰退的結論得出之前,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蕭條這一前景。美國債券投資大型企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Tiffany Wilding關注的是連續2個季度陷入負增長的實際增長率的「品質」惡化。

 

美國通用汽車的組裝工廠(資料圖,Reuters)

 

與需求強勁帶來進口激增等特殊因素招致的1~3月負增長不同,「4~6月根本性的經濟勢頭明顯放緩」。舉例稱汽車等耐用品、設備投資和住宅投資等對利率上升敏感的領域聯袂下降,敲響警鐘稱「經濟衰退正在逼近」。

    

    目前已進入與是否將現狀視為經濟衰退相比,更應討論如何應對通貨膨脹高企的情況下到來的經濟減速這一時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見浩輔 華盛頓、齊藤雄太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