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經濟同時惡化,世界失去引擎

2022/11/16


      全球經濟的失速非常明顯。由於新冠疫情等因素,中國2022年的增長預期降至3%的範圍,比年初的預期低了近兩個百分點。在最近的10月,中國的消費轉為下降。由於歐美歷史性的物價上漲,需要迅速提高利率,認為美國和歐洲將在2022-2023年進入衰退期的預測在增多。日本在7-9月期間經歷了四個季度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在缺乏增長引擎的情況下,世界經濟的未來有一種強烈的不確定感。

   

       根據QUICK FactSet匯總的預測認為中國2022年的實際增長率為3.3%。這比年初的預測低了1.8個百分點。在春季由於上海疫情等因素導致經濟急劇下滑之後,夏季出現的經濟回升跡象在目前的情況下將再次萎縮。

 

      中國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表的數據顯示,10月份的零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這是5月以來第一次出現負的數字。佔整體10%的餐飲店收入下降了8%,家用電器和服裝等也出現了下降。

 

       11月的消費似乎仍然緩慢。象徵性的是今年的「雙11」,全國包裹遞送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1%。阿里巴巴集團採取了不公佈銷售數字的措施。

 

 

       房地産市場也看不到出口。10月份售出的房屋面積比去年同期低20%以上。 由於佔國內生産總值(GDP)30%的房地産關聯産業的不景氣,家用電器和傢具的銷售沒有增加,建築材料和其他産品的生産也沒有獲得動力。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到2021年,全球實際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增長了1.9倍。在此期間,中國的增長是世界經濟的5.3倍,相當於佔全球經濟增長的31%,大大高於美國10%的貢獻。

 

       增長引擎的變化對全球經濟産生了負面影響。由日本工作機械工業工業會匯總的工具機訂單,10月份比去年同月下降了5.4%,是兩年來的首次下降,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 7-9月期間,發那科在中國的訂單同比下降了7%。發那科原本預計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的營業利潤增長8%,但10月底將利潤預期下調為下滑1%。

 

       影響還延伸到了家庭用品。中國10月的化粧品進口量下降了24%,是九年零八個月以來的首次下降率。 1-9月期間,資生堂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1%。資生堂首席財務官(CFO)橫田貴之感嘆:「中國的競爭環境很嚴峻」。

 

      世界市場的需求下降也反映在資源價格上。 11月1日新加坡交易所(SGX)的鐵礦石前月合約期貨一時跌破每噸80美元,創下2020年2月以來的最低價格。鐵礦石價格對中國的經濟狀況很敏感,因為中國的貿易量約佔全球的70%。

 


   

       一段時間出現大幅上漲的能源市場,目前走勢也呈現疲軟。美國WTI原油期貨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峰值略微便宜了近40%,約為每桶85美元。 自6月份以來,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已經連續4個月低於上年水準,當時WTI呈下降趨勢。

 

      輸往亞洲的液化天然氣(LNG)的現貨價格目前也比8月的峰值低60%左右。也是中國採購的下降成為一個下行壓力。

 

      2008年雷曼危機後,中國通過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繼續增長,支撐了全球經濟。現在的情況是找不到可以履行這一職責的存在。

 

       美國標普全球匯總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9月以來連續2個月在中國低於50,而美國和歐洲自7月以來連續4個月低於50。50是經濟繁榮和低迷的分界線,

 

      由於價格高漲,美國和歐洲將不得不修改疫情後的復甦方案。日本經濟新聞詢問了10名經濟學家,有6名認為美國到2023年經濟將進入衰退階段,而認為歐元區將入衰退階段的的有10名。

 

      2名經濟學家認為歐元區「已經進入衰退」。預測進入衰退階段只是時間問題,7名認為在2022年底前,1位認為是在2023年上半年。3名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在2022年內進入衰退階段,2名認為是在2023年上半年,還有1名認為是在明年下半年。

 

     與上一季度相比,日本7月至9月期間的GDP按年率計算實際下降了1.2%。有復甦趨勢的設備投資仍未達到疫情之前的水準。在外部需求停滯的情況下可能會夭折。

 

      這是自2020年春季疫情開始以來,美國、 歐洲和中國的經濟第一次同時惡化。目前還看不出全球經濟是否會再次反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川手伊織 北京、松尾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