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在靠近至暗時刻
2022/10/28
菅野幹雄:各國的貨幣相關部門無視充滿沉重氣氛的世界經濟,紛紛竭盡全力來整理因通膨而雜草叢生的自家庭院。
「總之,最糟糕的情況尚未到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在10月修改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發出這樣的警告。IMF預測2023年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1%,中國也僅為4.4%。全球總體經濟增速有10~15%的概率會降至1.1%。
可以説是「明知故犯」的經濟停滯近在眼前。一年前IMF非常樂觀地認為「只是暫時性」的物價上漲,現在卻以創紀錄的勢頭加快速度,以美歐為中心,中央銀行紛紛大幅加息。與景氣相比,眼下優先考慮的是阻止物價高漲的勢頭蔓延。
嚴重的能源價格高漲讓民眾的生活捉襟見肘。如果沒有燃料,嚴冬期就會有人凍死,這樣的擔憂增強。無論怎麼譴責進攻烏克蘭的俄羅斯,也無法消除各國的不安。危機的腳步聲正在不斷逼近。
令人心生恐懼的劇本正在悄然而真實地展開。困難也許比過去的危機更加嚴重。2008年雷曼兄弟破産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推出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鉅額財政刺激政策,以此為開端,形成了各國通過「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時任英國首相布朗)聯合起來的氛圍。
2010年代希臘等歐元區國家的信用危機是通過時任歐洲中央銀行(ECB)總裁德拉吉宣佈無限制購買國債來解決的,當時他表示「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 |
通膨成為世界經濟的沉重負擔(美國加州的超市內,reuters) |
此次的考驗則缺乏打開局面的政策手段、承擔者以及讓世界各國聯手共渡難關的氛圍,可謂「3大條件全部缺失」。
面對約半個世紀來最嚴重的高通膨,首先只能採取冷卻經濟的手段。採取刺激經濟的貨幣寬鬆政策和追加財政支出會産生相反的效果,像以往發生危機時那樣採取大膽的行動,會導致通膨進一步加劇。
支撐世界經濟的國家是什麼情況呢?物價走高引起工資上漲連鎖反應的美國一年內加息3%,力度比任何國家都要大。而中國由於防疫封控、房地産泡沫的影響以及人口老齡化,較難指望再次用高增長支撐世界經濟。
至於新興市場國家,在美國大幅加息和美元走強的反作用下,陷入本國貨幣貶值和利率上漲的連鎖反應中,甚至擔憂出現債務危機。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嚴厲批評已開發國家加息「是輕率的賭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