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DP將被德國超過,和被中國超時原因不同

2024/01/31


  德國2023年的名義GDP達到4.4萬億美元,日本的GDP跌落到世界第4位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雖然德國經濟處於低迷狀態,但隨著日元匯率出現貶值,日本的GDP以美元計價縮水。

   

  日本GDP在2000年達到德國2.5倍,但目前或被逆轉,反映出在貨幣寬鬆局面下日本生産效率的提高停滯不前。

  

   

  德國聯邦統計局1月30日發表的數據顯示,2023年的德國名義GDP比前一年增加6.3%,達到4.1211萬億歐元。按2023年的平均匯率計算約為4.45萬億美元。日本要想在以美元計價的2023年全年GDP上趕上德國,2月公佈的2023年10~12月GDP需要達到約190萬億日元。相當於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成,門檻很高。 

   

  日本的GDP在2010年被中國超越,從世界第2位下滑到第3位。當時的逆轉是由於中國實際每年10%的高速增長。

       

  此次日德的GDP逆轉是在雙方均陷入低增長的情況下發生的。德國受烏克蘭危機引發的高通貨膨脹和歐洲中央銀行(ECB)的快速加息影響,2023年實際增長率為負0.1%。德國經濟諮詢委員會的統計顯示,在顯示經濟實力的潛在增長率方面,德國2022年為0.4%,低於日本的0.5%。

    

  Mitsubishi UFJ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土田陽介分析稱,物價上漲以及歐元兌美元升值推高了德國GDP。如果假設歐元匯率和日德名義GDP中的物價因素是一定的,如果1美元兌132日元,日德GDP應該處於相同水準。

    

  導致日德GDP逆轉的日元貶值也是因為日本經濟一直未能提高增長力。近20多年來,日本一味依靠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來刺激需求,産業結構的新陳代謝等一直滯後。在此期間,歐美主要國家提高了生産效率。

    

資料圖(REUTERS)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2000年日本的名義GDP約為4.9萬億美元,達到德國GDP的2.5倍。在雷曼危機後的2010年,日本約為5.7萬億美元,雖然差距縮小,但仍是德國的1.7倍。

      


     

  如果以世界銀行2022年的數據為依據,從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每人平均實際GDP來看,日本為6.16萬美元左右,比德國少10%。日本要想實現逆轉,需要不斷努力提高生産效率。

    

  日本的長時間勞動並未産生效果。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透露,從每人平均年勞動時間來看,日本2022年為1607小時,比德國多20%。日本未能充分利用工業機器人運轉臺數較多等完善的基礎設施。

    

  日德兩國都在邁向老齡化,勞動力不足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為了再次加快增長,日本通過徹底實現同工同酬等方式挖掘老年勞動者潛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像半導體巨頭台積電(TSMC)進軍九州那樣,進一步吸引外資的舉措也將影響經濟增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