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宏觀經濟 > 德國GDP超日本,仍是“歐洲病夫”?

德國GDP超日本,仍是“歐洲病夫”?

2024/01/17

PRINT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其名義GDP將超過日本。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德國名義GDP有可能逆轉日本,躍居世界第3,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受到烏克蘭危機直接影響的德國經濟是否真的在增長?事實上,擺在德國經濟面前的是會導致經濟長期停滯的“日本化”的深刻結構性問題。

  

  

      “我都不知道這條新聞”、“GDP並不能完全反映幸福程度和生活品質”,當被問及對於德日GDP發生逆轉的看法時,德國人的平淡反應與日本人的吃驚形成鮮明對比。德國國民的關注點,與其説是在競爭力下降帶來的危機感上,不如説是對於朔爾茨政府的失策。

  

德國首相朔爾茨(左)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2023年5月19日上午,廣島G7峰會)

 

      據IMF預測,2023年德國的名義GDP有可能達到4.4298萬億美元,超過日本的4.2308萬億美元。日元急劇貶值導致日本經濟規模在換算成美元後顯得較小,而德國經濟規模則因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而在數字上顯得更大。

  

    沒有GDP超過日本的振奮跡象

  

      當前的德國經濟絲毫沒有“超過日本”所帶來的振奮跡象。“我們正處於一個又深又長的低谷”,202312月中旬,德國化學工業協會主席馬庫斯·施泰萊曼(Markus Steilemann)表達了危機感。該協會是德國數一數二的經濟團體,會員企業的年銷售額達到2600億歐元,越來越多的企業預計2025年之前經營環境不會好轉。

  

  

      受到烏克蘭危機直接打擊的行業之一是作為德國經濟支柱的化工業。德國超過一半的天然氣採購依賴於價格便宜的俄羅斯産天然氣,但在七國集團(G7)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後,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中斷。德國企業被迫以相對較高的價格從其他國家採購能源。

  

      克服了歐債危機等,德國作為全球屈指可數的經常項目盈餘國家,實現了持續的經濟增長。其中起到拉動作用的是以汽車和化工産品為代表的出口。但如果僅把德國簡單地視為一個擁有8400萬人口的國家,那便是大錯特錯。歐元區的誕生,擴展出了一個規模與美國基本相當,擁有約3億人口的繁榮的單一貨幣區。對德國來説,歐元作為相對便宜的貨幣,有利於德國的出口。

  

      德國經濟正在迎來歷史性的轉捩點。鋻於俄烏衝突,德國朔爾茨政府轉變方針,開始降低對於其最大貿易對象國中國的依賴。但問題的本質並不在於烏克蘭危機或是對華關係的改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9
投票總數: 2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