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點到為止?
2018/04/10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摩擦愈發激化。雖然兩國都不想打貿易戰,但表面上卻處於無法後退的狀態。
點燃導火線的是美國。4月3日,美國發佈了開徵25%關稅的産品清單草案。以工業機器人等生産機械為中心,選擇了約1300項産品,相當於中國向美國進口的500億美元産品。來自中國的進口額2017全年約為5000億美元,這份清單相當於對其中的10%産品徵稅。對此,中國于4日宣佈,對相同金額的500億美元美國向中國進口産品徵收25%關稅。中國選擇了美國産大豆、汽車和飛機等106項産品。
![]() |
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舉行記者會,稱制裁是否啟動要看中國的態度(4月4日,美國華盛頓,Getty-Kyodo) |
攻防進一步展開。「中國不但不改變自身的不當行為,反而對美國農民以及製造業進行報復」,川普在5日的聲明中,命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討論額外對來自中國的1000億美元進口産品徵收關稅。
雖然川普稱這是一項追加舉措,但規模達到了草案的2倍,全球一片譁然。「加倍奉還」,川普強烈好勝的一面顯露出來。而中國也沒有退縮的跡象。中國商務部6日晚間緊急舉行新聞發佈會,警告稱「如果美方公佈新增1000億的徵稅産品清單,我們將毫不猶豫立刻進行大力度的反擊」。
表面上看,中美貿易摩擦日趨激烈,甚至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但詳細觀察,會發現目前雙方都是「點到為止」。
例如美國政府的草案。「低技術産品居多」,熟悉中美經濟關係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威廉·賴因施看到草案後感到吃驚。因為智慧手機和通信設備等高科技産品均被排除在外。此外,服裝、鞋和玩具等進口額較大的産品也被除外。為了不給美國消費者造成困擾,美國重點選擇了可以被替代的産品,但仍可以看出是在巧妙避開中國出口的「招牌産品」。
![]() |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就中美貿易摩擦召開記者會(4月4日,北京,Kyodo) |
中國開徵的報復性關稅也有信號。大豆和汽車等的産地是川普在總統選舉中贏得勝利的美國中西部等。中國希望向川普的支援階層及代表其利益的執政黨共和黨議員施壓,迫使川普重新考慮懲罰性關稅。某貿易專家指出,原本「報復性關稅就是在政治上攻擊對手的痛點,迫使其重新考慮」。
4月5日,川普在宣佈對中國的報復再進行報復的聲明中指出,「美國仍然準備展開討論」,留下了和中國談判的餘地。中美均未明確提出關稅的啟動時間。美國將在5月下旬之前徵求企業等的意見,之後敲定最終制裁産品清單和啟動的利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同一天發表的聲明中強調,「徵求意見的程式結束之前,關稅不會啟動」。
中美貿易摩擦是否會發展為「貿易戰」?焦點在於中美能否在水面下的談判中相互妥協。美國政府敦促中國採取智慧財産權侵犯對策,同時以具體措施將美國對華貿易逆差(2017年為3752億美元)減少1000億美元。如果談判達成一致,美國將不會啟動關稅制裁,但能否與重視面子的中國談妥難以預料。戰爭通常是由偶發性事件引起的。如果中美都等待對方先屈服,就有可能爆發貿易戰,給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這一風險無法忽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 鳳山太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