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副作用顯現 美國通膨壓力加強
2018/09/19
美國川普政府啟動的對華制裁第3輪中大量包含傢具和手提包等消費品。此外,還涉及很多汽車零部件、電子零部件和化工品,在美國國內作為完成品生産的家電和汽車等也將面臨成本上升壓力。另一方面,在中國出口企業之間,景氣度的惡化已經開始,逐步升級的貿易戰的副作用開始逐步顯現。
美國將在9月24日啟動的涉及約5745項産品的第3輪加徵關稅中,傢具和家電等消費品按金額計算佔到2成以上。
![]() |
與7月的草案相比,消費者熟悉的美國蘋果手錶型終端「Apple Watch」、因對安全的影響而遭到反對的汽車用兒童安全椅等排除在外。
服裝從當初就是大部分處在範圍之外,可以看出川普政權試圖抑制進口産品物價上升對消費者的影響。此外,將年內的額外關稅抑制在10%,也可以解讀為顧及年底商戰。但是,美銀美林集團經濟學Stephen Juneau指出,「猶如對5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的消費稅」。
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表示,「在採購條件上將設置一定的寬鬆措施」,暗示提高進貨價和轉嫁成本。據美國零售聯合會(NRF)的估算,由於10%的額外關稅,傢具的最終價格將上漲2%,消費下降4%。如果稅率提高至25%,消費將下降8.2%,影響將增大。
「美國製造」的産品也將面臨成本上升壓力。家電巨頭美國惠而浦(Whirlpool)的高管透露,「從中國採購的零部件將被加徵關稅,在俄亥俄州生産的洗碗機等的價格將上漲」。該公司曾要求將馬達等排除在外。
美國的整車生産也將受到影響。位於廣泛供應鏈頂點的汽車將在廣泛品類上受到影響。僅運輸汽車零部件等的相關設備來自中國的進口額就達120億美元,影響就難以估量。
實際上,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加拿大麥格納國際和德國博世等從中國向美國進口被分類為橡膠、金屬製品和電子産品的産品。在全球材料廠商等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交的意見書中,作為最終客戶,列舉了美國通用汽車(GM)和豐田等的名稱。
從中國方面的出口産業來看,此前啟動的措施的影響已開始擴大。出口企業聚集的廣東省的製造業景氣度迅速惡化。8月時隔2年半低於50的榮枯線。原因是新增訂單出現銳減。
由在中國展開活動的美國企業組成的中國美國商會8月底~9月初以會員企業為對象進行了緊急調查。認為如美國啟動新一輪制裁「將産生負面影響」的回答達到74%。
在日本企業中,在美國生産汽車制動器用摩擦材料的大塚化學等在原料進口方面受到影響,而阿爾卑斯電氣和京瓷等將在中國造電子零部件的對美出口方面受到影響。
運營「優衣庫」的日本迅銷在2012年時收購的企業在美國生産8成産品的高檔牛仔褲品牌「J Brand」,布料和絲線等的進口或將受到影響。該公司指出「美國服裝將不得不加快推進海外生産」。
另一方面,三菱化學從中國向美國進口的鋰鹽等被排除在額外關稅之外。該公司利用從中國進口的材料在美國生産電解液,被用於美國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等純電動汽車(EV)採用的鋰離子電池。該公司表示「無法從中國以外採購」,結果得到認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