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世界經濟將擴大的日本企業家半年減24%
2018/12/20
日本企業經營者對世界經濟前景的擔憂加深。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12月19日匯總的「100名日本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預測世界經濟前景「擴大」的比例較中美貿易戰正式化之前的6月調查減少24個百分點。雖然「擴大」依然超過半數,但「惡化」超過了1成。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中美的長期對立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陷入導致企業心理惡化的惡性循環這一可能性已經出現。
![]() |
問卷調查以日本國內主要企業的社長(包括會長等)為對象每3個月實施1次。此次於11月27日~12月13日實施,有145家公司作出了回答。
關於半年後(2019年6月前後)的世界經濟前景,回答「擴大」的經營者佔55.2%,與10月調查相比減少16.3個百分點。「惡化」達到11%。這是過去2年裏最為悲觀的預期。關於惡化的原因,回答「中國經濟惡化」的最多。在中國,工具機等的生産放緩,由於股價下跌和企業的經營惡化,消費也開始籠罩陰影。
7月中美相互加徵關稅、貿易戰正式化之後,擔憂對經濟和業績影響的聲音加強。
![]() |
東京港口的貨櫃(資料圖,reuters) |
企業經營者中認為貿易戰將對業績産生負面影響的回答佔69%,與9月實施的緊急調查相比增加約1成。昭和電工社長森川宏平擔憂稱,「中美對立的長期化正在給世界經濟造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兩國的個人消費和設備投資的動向令人不安」。
關於對具體業務的影響,在銷售層面,「行情波動方面的負面影響」(31%)最多,其次是「成為美國關稅提高和報復措施的對象」(18.6%)。而在採購層面,「成為關稅提高和報復措施的對象」佔17.9%。
關於截至目前的應對舉措,「與客戶和供應企業協商承擔成本增加的部分」(21.3%)、「改變生産地和供應企業」(16.9%)和「將成本增加的部分轉嫁到商品價格上」(16.9%)位居前列。三菱電機社長杉山武史表示,「調整了一部分産品的生産地」。該公司正在將面向美國的工具機的生産地由中國改為日本。
中美在逮捕華為技術高管和排除該公司産品等方面,尚看不到消除對立的跡象。東麗社長日覺昭廣警惕稱,「中美間的制裁和反制交鋒越來越激烈,前景難以預料」。
調查中向企業一把手詢問中美對立的前景,認為「將很快結束」的受訪者僅為0.7%。「持續至2020年美國下次大選前後」為64.1%,而「川普政權繼續執政、2021年以後仍將持續」和「即使政權更疊仍將持續」分別達到7.6%。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