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制裁關稅的「豁免」申請暫無一獲批

2018/12/27


      圍繞美國政府對中國産品徵收的制裁關稅,作為特例從關稅清單中排除的「關稅豁免」審批進度十分緩慢。包括日本企業在內,從7月開始企業提出超過1.2萬項申請,不過獲得批准的案件為零。其原因被認為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面臨人手短缺等結構性問題。審批走向長期很可能對企業調整生産地等投資判斷産生影響。

       

      美國在2018年7月之後對中國輸美商品分3次加徵關稅。徵稅對象包括6800品類,價值2500億美元,佔美國對華進口額的一半左右。稅率在10%~25%。一方面,如果企業可以證明該産品只能從中國採購等,則能夠被豁免關稅。

   

  

      第一輪對華制裁關稅(7月以機械零部件和電子零部件為對象實施)申請豁免的截止期限為10月上旬,第二輪關稅的申請截止期限為12月18日。美國方面公佈了目前受理的超過1.2萬項申請,並徵求公眾意見。據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日本企業方面,日産汽車、電裝和歐姆龍等約70家企業通過當地法人提出了超過1000項申請。

  

      全部申請中,約有1200項處於最終審查階段。但是包括從8月開始的預備審查在內,雖然已超過4個月但仍未結束。

  

      美國的貿易律師表示,「USTR負責中國事務的部門人手短缺。另外和(以安全保障為由的)鋼鋁關稅不同,USTR還沒有敲定做出最終決定的期限」。有聲音指出,最終決定需要由USTR和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協調操作,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目前得出結論的僅為在預備審查階段就駁回的近1500項申請。

      

      來自日本企業的申請中,汽車零部件相關産品較為突出。以生産汽車天線的yokowo為例,2項申請中,全球定位系統(GPS)天線被美國以「無法證明不能從中國以外地區採購」為由,在預備審查階段被駁回。一方面,在日本對中國産材料進行加工然後出口到美國的電纜方面,從9月開始繼續審查。

   

      IHI圍繞在美國生産的汽車渦輪增壓機用零部件提出了3項申請,其中1項被駁回,2項仍在繼續審查。由於加徵關稅將導致每年負擔增加數百萬日元,該公司表示「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討論今後的應對措施」。

    

      除了日本企業外,通用汽車(GM)等美國企業、德國、瑞士和中國等國企業的當地法人也提出申請。申請企業被認為超過1700家。

     


 

      美國的新興企業中,純電動車(EV)廠商特斯拉堵上公司命運的新款EV「Model 3」的車載電腦零部件從中國進口。因此,該公司申請將處理感測器資訊、控制價值的系統電子電路板等産品從關稅清單中除外。美國優步科技申請將中國産電動自行車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

   

      「關稅豁免」手續方面,3月加徵關稅的鋼鋁産品也受理申請。目前已經結束了對超過2.1萬項申請的審查,7成以上獲得批准,一方面,有聲音指出,在對華制裁關稅方面很難證明「無其他替代選項」。

  

      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所長今村卓表示,「絕大部分中國産品只要提高成本就能夠在其他國家生産。滿足條件的産品極少」。日本將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審查方針詢問了USTR,但截至21日未得到回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平祐嗣 鳳山太成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