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還要繼續談
2019/01/10
中美兩國政府1月9日結束了在北京市內舉行的副部長級貿易磋商。有觀點認為,雙方就中國擴大美國産農産品和能源的進口達成妥協。在智慧財産權保護和強制技術轉讓方面,似乎中國提出了新方案。意識到股市,中美雙方都表示磋商取得了進展,但雙方仍存在分歧的領域似乎也不在少數。
中國商務部1月10日發佈的消息表示:「雙方積極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細緻的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繫。」
![]() |
美方人員走進中國商務部(1月9日,北京,kyodo) |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9日針對中美磋商發表聲明,表示以「中國大量採購美國農産品、能源、工業産品和服務等的承諾」為中心進行了討論。沒有提及具體協議的有無等。為了考慮今後的對策,訪華團可能把磋商內容帶回去向上彙報。
在2018年12月的中美首腦會談以後,這是雙方首次舉行直接磋商。美方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副貿易代表吉瑞思(Jeffrey Gerrish)率團,中方由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等人參加。
磋商當初預定7~8日舉行,但延長為3天。美國政府相關人士原本就表示「如果中國方面提出積極的方案,或將延長時間」,因此或許可理解為磋商取得進展的信號。
磋商的一個支柱是中國擴大美國産品進口的舉措。在首腦會談中,中國提出了1.2萬億美元的進口擴大舉措,此次似乎確定了實現時間時和對象品類等。大豆和天然氣成為主要候選。
中國在2018年6月的部長級磋商中曾提出全年達到2千億美元規模的農産品和能源的採購擴大方案,據稱此次以當時的方案為核心展開了協調。如果能避免額外關稅的提高,中國將對擴大進口持積極態度。
磋商的另一個支柱是智慧財産權保護、技術轉讓和國有企業補貼等中國的結構性問題。談判相關人士透露,中國針對竊取智慧財産權和技術轉讓的問題提出了能令美國在一度程度上認可的方案。
方案的具體內容仍不明確,但去年12月中國確定了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的一系列政策。
中國政府在12月確定的《專利法修正案》納入了懲罰性的罰款。在《外商投資法》在納入了禁止強制技術轉讓的規定。熟悉外資智慧財産權保護的一位專利申請代辦人表示,「有望産生牽制地方政府強制做法的效果」。美方有可能對這些舉措給予了積極評價。
另一方面,在國有企業補貼問題上,中美似乎分歧仍然嚴重。涉及到經濟結構的根本,中國也難以讓步。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表示,中國不會就威脅到自身核心利益的課題進行磋商,這些核心利益包括主權完整、國家安全,包括網路空間、能源和糧食安全,以及發展權。美國提出批評的、國家主導的高科技産業培育政策「中國製造2025」也在加快國家基金對半導體企業的鉅額投資。
意識到中美均表現低迷的股市,彰顯了磋商的進展。美國總統川普8日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稱「與中國的協商非常順利」,中國也發出「談判達成妥協的可能性正在加大」這一樂觀論調。
中美今後將使磋商從副部長級升級為部長級,加快推進談判。中國副總理劉鶴最快將於1月內訪美,參加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部長姆努欽等人的磋商。美國顯示出的態度是,如果磋商未能在3月1日的最後期限之前達成妥協,將把對2千億美元中國産品的額外關稅從10%提高至25%。
在美國政府內部,就擴大進口等容易相互妥協的領域與中國部分達成協定、結構問題在延長時間後繼續展開磋商的方案等浮出水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