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開始尋找推動貿易磋商的舉措

2019/09/16


     美國和中國開始尋找推動停滯的貿易磋商的舉措。美國總統川普提及擱置雙方分歧嚴重領域的「臨時協議」這一可能性,中國也開始購買美國産農産品。這是因為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擴大,國內的批評正在提升。不過,中美內部均存在對輕易達成妥協持慎重態度的強硬派,前景難以預料。

  

     「估計會討論」,川普9月12日被記者團問及臨時協議的可能性,承認提上議事日程。雖然預先強調「更加希望在整體上達成協定」,但繼推遲原定於中國慶祝建國70年的10月1日的額外關稅擴大之後,連續2天顯示出靈活態度。

  

 

       中美貿易磋商面臨諸多難題,除了中國向國有企業等提供的産業補貼等結構性問題之外,還有美國對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實施的制裁措施等。

 

    一位中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或將在今後的貿易談判中瞄準關稅,提及剝離華為問題的可能性。這是因為在美國政府和國會內部,出於安全保障的觀點,對放寬制裁的反對言論根深蒂固。中國的戰略是暫且擱置難題,首先推進較易達成協定的領域。

  

     中國為了縮小對美貿易順差而增加農産品的進口,作為回報美國推遲額外關稅啟動這一交易並不困難。中國國有企業等採購超過100萬噸美國産大豆一事被報道。關於美國企業一直關注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國也對立法顯示出積極態度,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甘紹寧表示,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的競爭力。

 

        中美之所以探索相互妥協的餘地,雙方的國內情況正在産生影響。

 

      「已經快忍無可忍了」,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憤怒地表示。這是由於受中美對立導致的穀物價格降價影響,農業機械的貸款償還日趨嚴峻,對於此前支援川普的農戶,中國報復性關稅導致的打擊正在加強。

 

      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等11日發佈的輿論調查顯示,川普的支持率低於在野黨民主黨的全部5名強有力候選人。川普強烈反對稱這是「造假」,但總統選舉將在約1年後到來,不得不對支援者的態度變得敏感。

 


   

      此外,中美經濟的減速也是逆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日估算稱,如果貿易戰持續下去,有可能將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拉低0.8個百分點。在中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降至雷曼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失業率也出現上升。

  

     中國8月在北戴河舉行的會議也可能成為一個轉捩點。一位官方經濟學家表示,與香港問題一樣,似乎因中美貿易摩擦而遭到了不同意見,川普在會議之前宣佈「第4輪」對華加徵關稅,影響很大。

  

      率領中方談判團的副總理劉鶴親自與美國方面取得聯絡,提出希望推遲額外關稅延期。屬於對華溫和派的美國財政部部長姆努欽表示,「希望在今後數周內推動磋商取得進展」,對消除對立顯示出積極想法。中美預定近期在華盛頓舉行事務級磋商。

   

     不過,中美對立的根源處存在將來主導權的爭奪的一面,因此對於輕易做出妥協,雙方強硬派的警惕感也很強烈。如果僅首先瞄準容易達成協定的領域,難題在未解決的情況下保留下來的可能性很大。

 

      拘泥於中國結構性問題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至今仍未改變強硬的談判姿態。中國也一直批評美國正在背後操縱香港遊行問題,輕易妥協容易遭到對美強硬派的反對。

  

      此前的中美貿易磋商也是重覆一旦川普傾向於停戰、強硬派就捲土重來,然後川普恢復嚴厲姿態的模式。中國的低姿態屬於穩妥迎接建國70年的權宜之計這一可能性也難以消除。在10月上旬的部長級磋商舉行之前,曲折難以避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鳳山太成 華盛頓、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