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關稅達到1930年代水準
2019/09/02
美國川普政府9月1日啟動對中國産品加徵關稅的「第4輪」。自2018年夏季開始分階段擴大對象的加徵關稅將全面覆蓋家電和服裝等消費品。中國也在同一日展開報復。兩大貿易國彼此徵收的關稅率平均超過20%,匹敵二戰前貿易保護主義時代的貿易壁壘在兩國間形成。始於2018年7月的中美貿易戰進一步進入危險階段。
美國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統計顯示,美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率在貿易戰啟動之前約為3%,但隨著對立激化,分階段上升,自9月1日起超過21%。美國邁向貿易保護主義的1930年前後的關稅率也是全部進口産品平均約為20%。
![]() |
出於對貿易保護主義導致戰禍的反思,美國等一直降低關稅,推進自由貿易,但現在全球化向後搖擺變得明顯。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關稅率(單純平均)超過20%的國家只有中美洲巴哈馬(32%)和非洲的蘇丹(21%)。全都是以貿易保護主義保護本國産業的發展中國家。
美國自9月1日起對價值1100億美元3243個品類的中國商品加徵15%的額外關稅。 第4輪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特徵是與生活關係密切的商品將被全面徵收額外關稅。消費品佔9月1日啟動關稅的産品的5成。在包括傢具等在內的第3輪中,這一比率只有2成多。
美國進口額尤其巨大的是手錶型終端「智慧手錶」等數位家電相關産品。以美國蘋果為例,手機「iPhone」雖被推遲,但第4輪包含「Apple Watch」和個人電腦「iMac」。毛衣等服裝也是一半以上成為美國加徵關稅的對象。
額外關稅將導致成本增加,但美國百貨商場梅西百貨公司 (Macy's)擔憂顧客流失,計劃放棄漲價,將增加在中國以外生産的自有品牌(PB)商品。拉夫·勞倫 (Ralph Lauren)則一直在增加商品庫存。
美國在第4輪中,對於智慧手機等進口對華依存度超過8成的555個品類顧及聖誕商戰,推遲至12月啟動。對華依存度高的商品難以尋找替代中國的供應企業。額外關稅不斷導致漲價,通過個人消費的下滑,也對美國造成負面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